司空見慣的洪災
2002年8月23日「中國的大江大河對百姓說來,向來凶多吉少:江河沖破堤防,淹沒廣袤的平原。自遠古傳說的皇朝開闢以來,在百姓的眼中,能夠制住洪水,變凶為吉的,便是偉人豪傑。
過去四年中,北京政府在控制洪水災害上,下了170億歐元的本錢,但今天看來,卻還遠遠不夠。單是控制長江洪峰,只是整體解決水患問題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森林資源因為濫伐,失去了涵養季風雨季時落下雨水的能力,無法充分延緩雨水注入河流的過程。認為木材必須造福人類,這僅只是問題的一部分。
這樣的思維方式來源於黨統領一切,要把自然作為改造對象的那個年代,而這樣思維方式的泛濫,則得力於過去14年改革時期中向人們發出致富的號召。在這樣的影響下,立意良好規劃周全的造林項目不能不歸於失敗。
長江的自然泛濫,限制了圍江造田。湖南省的洞庭湖區要生產糧食,見縫插針,於是把剩餘湖區用堤壩環繞起來。現在,那裡的堤壩面臨崩潰的危險,規劃者的憧憬也將隨之付諸東流。
誠然,中國規劃者的思維方式和德國希望向水要田,用水泥把一切封閉起來的人相去不遠。惟其如此,接受教訓的就是我們所有的人,而且是時不我待。」
「法蘭克福評論報」同時還指出了中國經濟增長與洪水災害之間的關聯:
「正值歐洲與德國抱怨自己遭受前所未有的水患之際,中國在面臨一場更大的災難。洞庭湖是長江這個世界上第三大河流的最重要的溢洪區。一旦被水泡得稀鬆的堤防決口,數以千計將面臨滅頂之災。
最近的一次是1998年。在那場夏季洪水中,有4000人死於非命。今年,死於災害的已經有1000人。雖然如此,在官方的北京,還沒有人有類似的危機感。
國家所有的電視與報紙只是把洪水當成短消息來報導,洪水在中國直是司空見慣。數年一度的洪水背後,也有人為因素。為了建造住宅和工廠,在中國過去經濟高速增長的數十年裡,森林遭到濫伐,沼澤被掏干,溢洪區也被填平。宏大的項目比如三峽工程,不但把江河的堤岸用水泥封閉起來,而且把河道也取直了。這一切,造成江河失去了自己的溢洪區,來存儲水量。
在中國,水患的受害者既得不到保險公司的賠償,也絕少國家給於的重建資助。中國畢竟太窮,無力幫助年復一年遭受洪災的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