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见惯的洪灾
2002年8月23日“中国的大江大河对百姓说来,向来凶多吉少:江河冲破堤防,淹没广袤的平原。自远古传说的皇朝开辟以来,在百姓的眼中,能够制住洪水,变凶为吉的,便是伟人豪杰。
过去四年中,北京政府在控制洪水灾害上,下了170亿欧元的本钱,但今天看来,却还远远不够。单是控制长江洪峰,只是整体解决水患问题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森林资源因为滥伐,失去了涵养季风雨季时落下雨水的能力,无法充分延缓雨水注入河流的过程。认为木材必须造福人类,这仅只是问题的一部分。
这样的思维方式来源于党统领一切,要把自然作为改造对象的那个年代,而这样思维方式的泛滥,则得力于过去14年改革时期中向人们发出致富的号召。在这样的影响下,立意良好规划周全的造林项目不能不归于失败。
长江的自然泛滥,限制了围江造田。湖南省的洞庭湖区要生产粮食,见缝插针,于是把剩余湖区用堤坝环绕起来。现在,那里的堤坝面临崩溃的危险,规划者的憧憬也将随之付诸东流。
诚然,中国规划者的思维方式和德国希望向水要田,用水泥把一切封闭起来的人相去不远。惟其如此,接受教训的就是我们所有的人,而且是时不我待。”
“法兰克福评论报”同时还指出了中国经济增长与洪水灾害之间的关联:
“正值欧洲与德国抱怨自己遭受前所未有的水患之际,中国在面临一场更大的灾难。洞庭湖是长江这个世界上第三大河流的最重要的溢洪区。一旦被水泡得稀松的堤防决口,数以千计将面临灭顶之灾。
最近的一次是1998年。在那场夏季洪水中,有4000人死于非命。今年,死于灾害的已经有1000人。虽然如此,在官方的北京,还没有人有类似的危机感。
国家所有的电视与报纸只是把洪水当成短消息来报道,洪水在中国直是司空见惯。数年一度的洪水背后,也有人为因素。为了建造住宅和工厂,在中国过去经济高速增长的数十年里,森林遭到滥伐,沼泽被掏干,溢洪区也被填平。宏大的项目比如三峡工程,不但把江河的堤岸用水泥封闭起来,而且把河道也取直了。这一切,造成江河失去了自己的溢洪区,来存储水量。
在中国,水患的受害者既得不到保险公司的赔偿,也绝少国家给于的重建资助。中国毕竟太穷,无力帮助年复一年遭受洪灾的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