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企在中國喜憂參半
2012年9月1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克里斯丁‧吉恩斯(Kirsten Girnth)是全球著名律師事務所歐華(DLAPiper)的合夥人。她在斯圖加特接受德新社採訪時表示:"德國公司在未來市場 - 中國的擴張變得越來越容易。在某些方面比幾年前容易了,因為(中國)政府擁有了更多的透明度,德國公司長期規劃的保障度較大。"德國的高科技尤其會因此而擁有良好前景。
坐鎮法蘭克福的吉恩斯是一名企業收購併購方面的專家,從事與中國有關的企業活動。她說:"今天幾乎所有的合並或收購都和中國有關,因為只要企業達到一定規模,就幾乎沒有不在中國市場展開業務的。"。
實行集中化管控的中國政府越來越意識到德國經濟界能夠為他們帶來怎樣的好處。克里斯丁‧吉恩斯(Kirsten Girnth)說:"德國企業的優勢是,在品質、產品的生產和技術環節上都具有高標準。而目前汽車業及其供應商依然是德國企業中的佼佼者。"不過,所有高科技有關的行業在中國都有很大的發展機會。
目前,中國政府正在將工業化浪潮在向西部推進。其中也少不了西方夥伴的身影。掌握關鍵技術的西方企業集團往往面對這樣的交易:以西方技術知識換取利潤豐厚的商機。吉恩斯表示: "在未來,例如德國環境或能源效率的技術,以及高品質的化工技術,比如肥料都會非常有需求," 她進一步表示,這尤其對於中小企業是一個機遇 :"可以說,從某種程度而言,正是德國的中小企業正為在明日的現代中國添磚加瓦。"
一模一樣的工廠——智慧財產權保護仍是問題
德國企業在中國整合或擴展業務時也很有可能犯錯誤。 "在中國,沒有關係就什麼都搞不定,而在沒有中國夥伴的情況下,也往往會遇到困難。不過危險在於,德企過於依賴當地的合作方,會導致大權旁落",由此而嘗到惡果的德國企業並不罕見。"在我們瞭解的一個案例中,一個德國企業想在中國建造一個工廠,可是批文等了很久。等到生產終於開始了,在它的旁邊已經建了一個一模一樣的工廠。知識和專利的保護通常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德國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技術知識的保護。但他們所面臨的困境是:"很多當事人覺得,目前真正的保護只能是不在中國進行深加工,而是在海外加工完成後進口到中國。"
來源:德新社 編譯:聞潔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