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的食慾和果子狸的悲劇
2004年1月6日恐懼又回來了,伴隨著搖頭。星期一,當聽說果子狸可能是造成新的非典病例的新聞後,北京一位老年婦女對記者罵道:「這些廣東人太可怕了,到現在還要吃這種野生動物。」這種貓科動物在去年的非典大潮裡已被認為是瘟疫可能的來源。她不屑地說:「我們中國北方不吃這種東西。」人們搖頭,也因為,在世界衞生組織去年8月警告過不要再銷售這種動物之後,這類貿易又成了正常的事。
去年夏天以後,在中國南部,一切恢復了老樣子。在美味餐館裡,果子狸重新爬上了餐桌,就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非典似的。其實,果子狸始終被認為是主要兇嫌。但沒有最後確定,而是把這狸貓列入了非典研究的範圍。就像世界衞生組織代表貝克達姆星期一在北京所說,非典研究中還有「許多漏洞」。所以,世衛組織希望,最後在有了風險的充分界定後,才決定是否讓果子狸重上餐桌。
然而,現在非典回來了,不像去年開春那樣遍地開花,而是作為個例。但同樣的難以捉摸,因為,傳染途徑仍然不明,從潛在因素上說,完全可能再來個遍地開花。基因測試再次指向這種野生動物,指向混亂的市場和不衞生的動物養殖。最令中國科學家和當局不安的是,這種病毒明顯發生了變種,跟去年開春的已有不同。
廣東衞生局的一名女科學家說,這種病毒已經變種並「也許變得更適合於人體。」變種的結果比如是,會使受感染者更快地或者更慢地發病。對這種宣佈的變種,世衛的非典小組負責人朱麗葉.哈爾不願意表態。她抱怨說,中國科學家們公佈這一類訊息不通過國際慣用的渠道,沒有夾帶必需的數據,以供人核對。
可以確定的是,世衛組織對不要重新開始交易這種野生動物這一警告的正確性,由這一新的非典病例與其與果子狸可能存在的關係得到了證實。然而,現在安排進行的大規模屠殺卻可能引起新的危險。世界衞生組織稱這一行為有潛在的風險,並擔心這會導致「傳染的危險增加。」世衛要求所有參與殺戳行動的人員都要得到足夠的保護,這種動物的屍體也必須按規範清除。
儘管有種種跡象,但至今這種動物與非典之間的聯繫並沒有得到明確的證明。廣東這名32歲的病人與野生動物沒有發生過明確的聯繫。但世衛專家哈爾女士說,他「肯定在不久前受到了非典病毒的侵襲。」至今從取樣中只找到這個病毒的一些殘段,足以說明科學家們的工作有多麼的困難。
(安德雷阿斯.朗德威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