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 「都怪中國」能「去風險」嗎?
2023年9月2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商報》發表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哥德堡(Pinelopi Koujianou Goldberg)撰寫的評論,警告很多人將國際貿易看作是零和游戲,這是一種會帶來災難性後果的發展態勢。評論開篇寫道:「令我感到困惑的是,為什麼許多著名經濟學家譴責川普政府徵收懲罰性關稅的做法是威脅經濟繁榮的保護主義,而對美國現任總統拜登目的在於經濟與中國脫鉤而採取的更為激烈的措施卻表示贊同。」
「2018年芝加哥大學對經濟學家們的調查中,100%的受訪者反對美國徵收懲罰性關稅。到了2022年1月再次對基本相同的專家進行調查時,他們卻都對全球供應鏈表達出懷疑的態度。」
「包括我在內,只有兩名受訪者不同意依賴國外產品會使美國工業容易陷入危機的觀點。」
作者在評論中指出,貿易保護主義是當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的催化劑。川普的關稅政策不僅逆轉了全球貿易自由化的長期趨勢,還給美國消費者和企業造成更高的價格負擔。
評論寫道:「這些政策破壞了人們對國際貿易優勢的信念。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國際貿易是一場零和游戲。川普政府散佈這樣一種說法,即美國的許多長期經濟問題都是由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造成的。」
「川普政府告訴美國民眾,美國的不平等現象急劇加重,年輕一代的生活比他們的父輩更糟糕。但是中國的年輕一代似乎比他們的父母過得更好。這二者之間一定存在關聯。如果中國人過得這麼好,那麼美國一定會被淘汰。」
評論寫道:「起初,許多人批評這種說法是簡易版的民粹主義。然而,這種說法慢慢受到重視,在新冠疫情危機之後,支持保護主義和反華的論點終於成為主流。」
「……把現代經濟的所有問題都歸咎於國際貿易,尤其是對華貿易,這成為一種時髦的說法。」
之後,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地緣政治風險和國家安全的擔憂凸顯出來,不僅助長了保護主義的呼聲,也助長了在經濟上與中國全面脫鉤的呼聲」。
作者寫道:「如今,我們被告知,這一切都和『去風險化』和國家安全有關,而不是為了保護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但『去風險化』與中國究竟有什麼關係呢?全球最先進半導體的生產集中在一家台灣公司(台積電)手中。」
「這意味著,如果該公司受到衝擊而陷入癱瘓,那麼中斷的風險就會很高。但這種衝擊不一定是中國的入侵,也可能健康危機、自然災害或人事問題造成的。」
評論最後寫道:「所以說,問題不出在中國,而在於市場的高度集中。如果企業的總部都設在美國,風險也不會低多少。考慮最佳多樣化和降低風險當然是有意義的。但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定義每一個問題就不對了。」
日本的去風險化
如果台灣爆發戰爭,對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而言將會是一場災難。《經濟周刊》撰文指出,也正是因此,日本比德國更早宣佈加快轉變——其中就包括與中國溫和脫鉤。
文章寫道:「德國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才宣佈進入時代的轉折點,而日本已經早早地開始為這一天的到來進行準備和打算:世界變得不再緊密的聯繫在一起,不再和平,不再自由,全球供應鏈變得越來越短。日本現在是否因為謹慎而佔得先機?」
文章引述日本一名經濟保護委員會的專家的看法說,中國對日本而言依舊是一個令人充滿興趣的市場,但絕不能成為日本關鍵供應鏈的一部分,特別是在半導體和最先進的計算機等領域,研究工作必須留在日本國內。
如果中國採取武力征服台灣該怎麼辦?文章寫道:「東京財團政治研究所福島安紀子說:『我們正在推演這種情況的發生,但是我不能具體說些什麼。』她說:『我只能說:『我們必須阻止習近平採取暴力的道路。』但是如何做到這一點呢?福島回答說:『我們必須推高(中國武統的)成本,並向北京方面展示我們的決心。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