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給不速之客的緊箍咒
2016年4月29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人大周四三審通過的《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賦予安全部門對境外非政府組織(NGO)的活動監管和限制權限,7000多家境外NGO將受到影響。《南德意志報》周五在題為"害怕境外勢力"(Angst vor fremden Mächten)的署名文章中寫道:"過去中國並沒有針對NGO活動的法規,這些組織活動於灰色地帶,部分NGO過去是以公司的名義註册。而根據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的說法,新NGO法是為了保護境外NGO的權益。數月來,將受影響的團體對於中國計劃出台的措施感到焦慮和不安。"
人權觀察組織的中國分部主任裡查森(Sophie Richardson)對該報表示:"這項法規就如同習近平時代中的其它措施一樣,它是一個更強有力的武器,賦予侵犯人權合法名義。"
文章接著寫道,中國並不是首個以國家安全名義限制NGO活動的國家,馬來西亞、摩洛哥、衣索比亞都有類似法規,印度和俄羅斯也對境外NGO做出諸多限制。"中國只是遲來者,不過觀察人士們認為,這項新法格外嚴苛。"
"在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的任內,中國安全機構自2013年來便收緊對公民社會的管控。共產黨高層幹部不斷重複聲稱'境外敵對勢力'試圖顛覆共產黨政權。2014年香港的雨傘運動以及西藏抗議活動都被視為證明。'西方價值觀'因此上了黑名單:著名的《九號文件》--一份號召所有共產黨員的內部文件--明確指稱公民社會是必須被遏止的思想。"
"人權觀察組織的裡查森認為,正在萌芽的公民社會是中國近年來在公民權益方面少數的正面成績,公民社會的延續'對中國的未來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瑞士《新蘇黎世報》周五也發表了署名文章"給不速之客的緊箍咒"(Ein Korsett für ungebetene Gäste),關注中國的新境外NGO管理法。
作者指出,雖然在周四的記者會上,中方強調歡迎境外NGO的到來,但中國掌權者一直以來不斷表達對外國政府可能利用NGO在中國境內傳遞政治思想的憂慮。
"新法規的核心是,境外NGO必須向安全機構進行登記,並受到其監視。警方有權搜索其辦公室、約談工作人員、搜查文件並停止活動。"作者指出,要求境外NGO向有關當局登記的法規背後,隱藏著直截了當的威脅:"你們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我們會拿放大鏡檢視。"
文章接著寫道,在被詢問有哪些NGO會上中國的黑名單時,中方並未做出回應;究竟哪些行為被認定為違反國家安全法,其定義同樣模糊不清。"去年七月時,中國通過了國家安全法,而且刻意模糊用詞,以賦予安全機構更大的活動空間。此次對草案二審稿的調整可以視為是一種粉飾性的修改,目的是讓通過草案所需的漫長時間顯得合理。"
作者也提到,三審稿中放寬了部分限制,包括允許長期在華活動的NGO擁有超過一處的分部,但必須向有關當局通報辦公室的數量和地點。此外,新法案也刪除NGO每五年註册一次的條款。"中國掌權者的邏輯很簡單:安全當局有權撤銷對被視為危害國家安全的NGO的核准。因此,制定註册有效期限變得多餘。"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