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啟動在華化武銷毀
2014年12月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日本內閣官員告訴法新社,處理化武的機構位於東北吉林省的哈爾巴嶺,據信日本將30萬到40萬化武遺留在該地。這名官員表示,中、日人員都在當地工作,並補充道:"作為我們的責任,我們在處理化武時將真誠地高度重視當地居民和環境的安全問題。"
因為中日兩國在東海的領土爭端以及日本在20世紀上半段野蠻侵略行為的後續影響,東京和北京的關係正處於多年來最糟糕的階段。
"遺留這些武器(在中國)是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在入侵中國期間犯下的最嚴重的罪行之一",中國官媒新華社周日援引一位不具名的中國官員說。
一拖再拖的銷毀
1999年,東京和北京就銷毀化武達成一致,約定由日方提供全部所需資金、技術、專家等資源、材料。按照原計劃,銷毀過程應該在2007年結束,這一期限後來被推遲至2012年,然後又被進一步推遲。
據中國媒體報導,日本遺留化武在中國埋下巨大安全隱患。處理日本遺留的化武"既是解決中日間重大歷史遺留問題的風向標,也是日本對《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的遲來履約"。報導稱,日本本應遵守承諾,在2007年4月前銷毀遺棄在中國的全部化學武器,然而這一承諾延期至今,仍未完成。
北京敦促東京
日本內閣官員這次表示,目前哈爾巴嶺的工作目標是在2022年完成銷毀工作。
日本政府的"遺棄化學武器辦公室"在其網站上稱,共用47000枚化學武器已經被"挖掘、回收和儲存"。
北京不斷呼籲東京拿出誠意面對歷史,並敦促日本在處理化武問題上加快工作速度。
"進度仍遠遠落後於中日先前達成的計劃",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對記者說。"中國要求日本增加其在人員和物資方面的投入,加快銷毀遺留在華的日本化武。"
《京華時報》在周一的報導中援引日本學者吉見義明的話,在1931年至1945年期間,日本共生產毒氣7376噸,裝填毒氣彈751萬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