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從台灣大選看香港

2012年1月22日

本周,香港媒體主要關注以下焦點:從台灣大選看香港的小圈子特首選舉;溫家寶外訪途中再談政治體制改革問題;中國為何積極介入中東事務?

https://p.dw.com/p/13nvn
Aberdeen harbour for junks and fishing boats and tower blocks, Hongkong, China / Aberdeen-Hafen fuer Dschunken und Fischerboote und Hochhaeuser, Hongkong, China / Asien, asia, Querformat, horizontal, Stadtansicht, Stadtbild, townscape, cityscape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rco Images GmbH

台灣民主成熟了

香港《蘋果日報》本周將繼續就台灣大選發表評論,題目是《小圈子選舉只會帶來亂局》。評論指出:"當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說要一肩扛起敗選責任,宣佈辭去民進黨主席職位並深刻反省時,新北市板橋去的雨忽然越下越大,台下高喊「留下來」、「加油」的呼聲同樣越來越響。……台灣的民主政制真的是成熟了,真的向上提升了。民進黨的支持者雖然失望,雖然不捨,可大家只是哭了,沒有灰心喪志,沒有呼天搶地,更沒有輸打贏要。落敗的蔡英文則是一派磊落,坦然承擔責任,祝福當選的馬英九總統做好工作,表明民進黨做好反對黨的制衡工作。同樣,勝出的馬英九沒有意得志滿,沒有得意忘形,申言只高興一個晚上就好了,因為國家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他又承諾會吸納對手的建議,並定期跟在野黨協商國是。顯而易見,激烈的選戰,力拼到底的選舉帶來的不是族群撕裂,不是利益對抗,不是你死我活;而是更多的瞭解,更多的相互尊重,更多的共融與穩定。那些對民主提心吊膽的人,那些把民主政制視為社會不穩定根源或洪水猛獸的人,應該睜開眼好好看清楚台灣的民主選舉經驗。"

香港特首選舉是小圈子選舉

社評筆鋒一轉,就香港特首選舉寫道:"表面上看,特首選舉中幾位候選人特別是建制派兩位候選人好像客客氣氣,有求必應,任何何重要團體、選委的建議都會考慮,政治期票開了一大堆。但是,由工商界大財團主導的選委會徹頭徹尾是個利益角逐場,是個「分贓」的地方。選委會的選舉究的不是理念比拚,研究的是利益交投,枱底交易。有權有勢的財團必然得到照顧,非主流的商界或社會團體則要吃「剩菜」,無權無勢的更只能得到財團指縫漏下的肉碎餅碎。這種只顧局部利益、財團利益的選舉機制,這種漠視大多數人利益、整體利益的小圈子,怎能不製造以致激化社會矛盾呢?"

社評接著寫道:"只講利益,不講理想固然難以服眾。整個過程的不公平、不公義、不透明更讓被漠視挑戰的人難以接受。是的,民主選舉也必然涉及利益,也必須照顧不同社群的需要。但是,透過選舉過程,透過選戰中不斷公開辯論與修正,不同利益的持份者至少瞭解對方的需要及理據,至少有公開爭論及討價還價的過程。最終即使能互諒互讓,未能消除分歧,各方面也不致各走極端。…… 特首選舉這樣的小圈子選舉卻不同,利益協調與分配幾乎都在枱底「搞掂」,都是黑箱作業。……更根本的是,市民沒有參與決定跟當特首的權利,大家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大財團「分贓」,只能硬食「分贓」的結果,這怎不讓市民怒火中燒,憤憤不平呢?可以預期,兩個月後香港的特首選舉後帶來的不是穩定與共融,而是爭議,矛盾不斷的亂局!"

「溫家寶主動出擊為形勢所逼」

香港《明報》本周則注意到中國總理溫家寶最近在外訪途中的講話,尤其注意到溫家寶再次就政改問題公開發表意見。《明報》的報導寫道:" 溫家寶在記者會中藉對西亞北非局勢表態,再談及中國政治體制改革。他說,不僅要經濟體制改革,還要政治體制改革,最重要是政府要密切聯繫群眾,傾聽群眾的意見,改善政府工作。 …….溫家寶證實,此行與各國領袖深入探討過西亞北非局勢,以及當前海灣和中東局勢。他明確表示,尊重各國人民要求變革和維護自身利益的訴求,「我認為歷史歸根究底是人民創造的。每個政府的責任,都是為人民謀利益,除此之外,它不應該有任何特權。」 他續說,在訊息化條件下,人民對政府要求愈來愈高。「我之所以一再強調改革,不僅要經濟體制改革,還要政治體制改革,最重要是政府要密切聯繫群眾,傾聽群眾的意見和呼聲,改善政府的工作,以更好地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造福人民。」他又說,任何動蕩都有內因和外因,但內因是主要的。「對於負責任的政府來說,就是要堅定、勇敢地擔當起責任,而且不謀私利。」"

《明報》還就溫家寶外訪期間究竟中東局勢發表的講話發表背景文章,題為《主動出擊乃形勢所逼》。文章寫道:"長期以來,中國對中東事務並不積極介入,溫總此次中東之行,為中國在區內扮演新角色發出了訊號。內地專家指出,西非、北非動蕩重塑世界秩序,中國在中東題上,無法再置身事外。……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陳雙慶向本報表示,過去一年的西亞北非動蕩,影響超過「九一一」,該區已成各國博弈平台,中國在區內有切身利益,又是有份量的大國,無法再獨善其身。"

報導寫道:"陳雙慶指出,中方不希望中東一直亂下去,因為政權更迭引致外交重新洗牌,損害中國與相關國家的正常政經往來。而中國在中東的優勢,是與衝突各方都保持良好關係,中方不能「被動配合」美國的要求,現在就需要主動出擊,但仍要量力而行,「我們畢竟是後來者」。上海社科院訪問學者潘睿凡亦認為,汲取了「阿拉伯之春」的經驗,中國會竭力提前採取行動,而非在事後跟形勢走。他近日在東方網撰文指出,中國長期秉特的「不干涉原則」,可能令其在中東變局中處於不利境地,如與利比亞反對派接觸的步伐便不夠快。

摘編: 李華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