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百年中國情節煥發青春:卡塞爾的中國熱

祝紅2007年7月29日

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出現在各大展館,1001個中國人更是人們談論和關注的焦點。「1001個中國人在哪裡?「」他們都穿著同樣的服裝嗎?「」怎麼才能找到他們?」這是聚會卡塞爾文獻展上的德國參觀者們一再提出的問題。您知道嗎,卡塞爾的中國情節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如今掀起的這股中國熱難道不帶有幾分偶然中的必然成份嗎?下面是德國之聲記者發自卡塞爾文獻展系列報導中的第二部分:卡塞爾掀起中國熱。這個藝術大展將持續到9月23日。

https://p.dw.com/p/BNFm
6月16日開幕時,一名中國藝術家頭戴紅軍帽手持德國標語「德國不是天堂」圖片來源: AP

「卡塞爾文獻展辦得不錯,來這兒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但我最感興趣的是1001個中國人。怎麼才能認識他們呢?他們都穿著一樣的衣服嗎?」在戴克公司工作的工業機械師-一位年輕的德國小夥子一心盼著見到1001位中國人。艾未未的童話的確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這位年輕的小夥子和同事們就座在卡塞爾文獻展5大展區之一-草地展亭旁的台階上,展區實在是太大了,哪裡是一口氣就能看得完的。

草地展亭被臨時搭建在該城巴洛克花式花園寬敞的草坪上。據史料記載,早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卡塞爾地方諸侯威廉不僅下令建造了本次展會場址之一-威廉高地宮殿,還獨出心裁建起了一個中國式的鄉村,並從中國運來農家女子,與他一道進行鄉間游戲。

兩百多年後的今天,一座中國式的「凱旋門」矗立在昔日達官顯貴的花園裡,被一場大風擊毀後,孤冷地躺在草地展亭旁,顯得淒慘而悲壯。古老的木製門窗大體呈放射性螺旋狀有序地攤在地上,同樣不失為一件典型的中國裝置藝術作品,神形具在,似乎印證了艾未未在「凱旋門」倒塌後接受記者採訪時所說的一句話「它曾對我說,它要變幻一種形式」。展會講解員之一施萊恩就是親眼目睹艾未未出席新聞發布會的諸多德國人中的一位。

談及對艾未未的印象,施萊恩顯得若有所思:「他總是不正面回答問題。他給我的印象是,他像是一位候爵,被侍從前呼後擁著。隨著談話的深入,他逐漸變得健談起來,但是他的答覆總是比較模糊,始終不能準確地回答一個提問。」

除了童話,「凱旋門」之外,1001張清朝木製座椅也是文獻展的一個亮點。

步入草地展亭,印入眼簾的首先是擺放在各個角落的中國清代木椅,由艾未未蒐集和修葺,總共1001張。它們不僅引起了參觀者的極大好奇心,也常常被他們作為小憩之地。無論西服革履的參觀組,還是中小學生抑或退休長者無一例外。

此次文獻展上,不見方力均等走紅國際藝術拍賣市場和藝術展會的中國巨星,經由德國藝術策展人挑選的中國藝術作品不是具象的寫實精品,就是完全符合歐洲人審美情趣的抽象藝術。距盧昊長軸北京長安街寫實畫不遠處是謝南星的無題架上油畫,三幅以黑色基調為主的朦朧系列。具象寫實與抽象的色塊涂染構成鮮明的反差,但均堪稱上乘之作。

西方當代藝術令大多中國人感到不解;中國的當代藝術作品對西方觀眾來說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無論色彩、題材,還是表現方式的處理都使卡塞爾文獻展的西方參觀者感到幾分陌生,「展覽作品棒極了。我也看到了幾幅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它們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我覺得很陌生,因為我們缺乏對中國藝術的瞭解。」

這位來自秘魯的老人在德行醫近40年,他熱愛藝術,閒暇之餘,總是攜夫人一道觀看藝術展。15年前,他首次觀看卡塞爾文獻展,從此欲罷不能。他認為,文獻展的國際化比重已越來越大,他尤其希望能更多地欣賞到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從而為他開啟認識和瞭解那個遙遠的神秘古國-中國的大門。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