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阿薩德家族
以色列-哈馬斯戰爭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能源轉型
德國正在實行的「能源轉型計劃」(Energiewende),是一項國家能源系統改革戰略,目標是減少德國的能源消耗總量,並最終退出核能使用。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川普拟废除電動車稅收優惠 利好特斯拉?
消息人士稱川普过渡團隊擬廢除電動車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由於取消補貼可能對電動車業競爭對手造成更大打擊,特斯拉已表態支持終止補貼。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對此發出猛烈抨擊。
哪些城市排放溫室氣體最多?上海冠絕全球
「氣候跟蹤聯盟」11月15日發布數據指出,上海、東京、紐約、休斯頓、首爾是全球排放溫室氣體最多的城市。而在全球碳排放最多的州省級行政區排名中,前五位都位於中國。
深陷危機:大眾在華銷量為何大幅下滑?
作為大眾汽車最重要的市場,大眾在中國的銷量卻出現嚴重下滑。如今,許多中國消費者已不再視大眾為潮流和現代化的代表:中國本土汽車已配有大型車載娛樂系統,且能與手機無縫連接。大眾,這個曾引領中國汽車市場的品牌,是否輝煌漸退?
不止大眾 歐洲車企普遍面臨減產壓力
由於銷售業績欠佳,大眾公司高層宣佈今後將無法繼續履行不裁員承諾,並會關閉部分工廠。周三開始的勞資談判中,工會同僱主方必將有一番惡斗。
德語媒體:對中國電動車徵收懲罰性關稅 歐盟面臨重重阻力
歐盟計劃十月底引入針對中國電動車的懲罰性關稅,而對於本已處境艱難的德國汽車工業來說,這無疑將是致命一擊。
漢諾威商用車展:中國電動卡車表現不俗
本屆漢諾威商用車國際車展上有一個趨勢相當明顯:柴油車似乎正在退出歷史舞台。幾乎所有的參展商都推出了電動載重車和運輸車。而中國車企的龐大陣容尤為引人注目。
美提高中資太陽能板關稅 或促東南亞能源轉型
美國對東南亞太陽能產品徵收關稅可能會進一步削弱歐盟的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但同時也有助於歐盟的綠能轉型。
德語媒體:中國的產業優勢並不靠補貼
媒體看中國
歐盟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加徵反補貼關稅,到底是否明智?奧地利《標準報》的一篇客席評論認為,為氣候保護之人類大計,各國應該競相補貼綠色產業,而不是反補貼。《法蘭克福匯報》認為,中國產業優勢來自於極其激烈的競爭,這值得歐洲人學習。
欲拒還迎 美國人為何對電動汽車如此糾結
不久前,美國政府宣佈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100%關稅,稱旨在保護本國汽車業免受中國不正當競爭的衝擊。但是這導致美國市場上電動汽車價格居高不下,阻礙美國交通的電動化轉型。
德語媒體:德國車商的喘息之機
德國《商報》注意到比亞迪電動汽車在德國銷售低迷,認為中國廠商只是遇到了暫時的困難,德國廠商很快就會重新面臨重壓。《日報》則抨擊德國政府正在坐視本國經濟再次陷入對專制國家的能源依賴。
德語媒體:貿易爭端的背後是地緣政治較量
德國《經濟周刊》認為,中國政府斥巨資補貼本國企業,其實是為全球地緣政治鬥爭進行投資,從而綁定歐洲依賴中國經濟,而德國太陽能產業則不幸成為了犧牲品。瑞士《新蘇黎世報》的一篇客席評論則反對唱衰中國經濟。
1175家中國企業參展漢諾威工博會
2024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4月21日晚在漢諾威開幕,展會將持续至26日。據主辦單位介紹,共有1175家中國企業前來參展,在所有展商中佔比超過四分之一。
德國需全面「翻新改造」 但誰來買單?
公路、橋樑、鐵路——老舊而破敗。沒有新的輸電線——能源轉型就不可能實現。德國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數十億歐元的投資,但國庫已經空空如也。
歐盟峰會:重振經濟是當務之急
歐盟經濟同中美兩大經濟體的距離正在逐漸拉大,這也是本周四歐盟峰會上的主要議題。各國領導人將就如何進一步阻止經濟滑坡以及如何重振經濟展開討論
德國退核一周年 爭論仍在繼續
德國退出核能發電一周年之際,對於核電的爭論仍在繼續。綠黨籍經濟部長哈貝克認為,當年所有反對退核的觀點都已經不攻自破,基社盟秘書長裡內曼則反唇相譏。
調研:中國政府大力補貼綠色能源
周三發布的一項最新調研顯示,無論是電動車,還是風力發電設備,只要同綠色能源沾邊的本土企業,幾乎都會得到中國政府的慷慨補貼。而這種補貼已經對歐洲相關企業構成了嚴峻的挑戰。
德國一家光伏初創企業如何逆風而起
德國光伏市場很大程度被中國廠商佔據。儘管如此,德國初創企業Sunmaxx仍在擴大產能,這是為什麼呢?
專訪:歐洲需要接受「全球核電共識」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幹事格羅西(Rafael Grossi)近日接受了DW採訪,他談及歐洲核能在烏克蘭戰爭以及氣候變化下所面臨的挑戰。他表示,如果歐洲不想在全球核電競賽中落敗,就必須提供新的資金。
白宮指俄研發反衛星武器 未證實是否具核能力
「俄國在太空部署核武器」的說法在美國鬧得沸沸揚揚,15日白宮發言人回應稱美國發現俄羅斯研發出反衛星武器。 此前,莫斯科方面反駁了相關說法,認為這不過是美國政府想從國會討取更多援助烏克蘭資金的伎倆。
歐盟新車登記數量明顯增多 德國表現平平
經歷了過去幾年新冠疫情對汽車行業的衝擊之後,過去一年當中,歐盟新車註册登記數量明顯增多,但是在汽車大國德國,新車銷售的數據卻並不樂觀。
法國計劃興建更多核電站
同德國的退核路線不同,法國正在大力發展核能發電事業,以取代傳統的燃煤電廠,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該國希望新建14座核電站,遠遠超出原定計劃。
核電救氣候 靠譜不靠譜?
在本年度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20個國家簽署承諾書,計劃在2050年前將各自的核能發電容量擴大到目前的3倍,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與此同時,德國等國家依然堅定地揮別核電。核電究竟是不是氣候救星?其實際成本究竟有多少?
核能增倍才能實現淨零排放?環保組織:危險性不能小覷
杜拜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簽署了一項呼籲,提倡將全球核能容量增至現在的三倍,這是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努力的一部分。環保組織批評指出,不應把時間浪費在像核能這類危險的干擾選項上。
德國第二季度電力進口總量創下紀錄
在今年4月關停了德國境內最後三座核電站之後,德國第二季度進口電力總量創下紀錄。此外,由於能源價格上漲和經濟景氣下滑等因素的影響,上半年德國電網提供的電力減少了6.9%。
政治或科學?中國核廢水氚含量被指更勝福島
日本核廢水排海在中國引發強烈反彈,但有科學家指,中國作為「世界第三大核電國」,其核電廠排放廢水的氚含量,「比福島核電廠排放的氚含量還要高」。中方則認為,核災污水與核電廠正常運行所排放的水有根本區別。
中國產「地溝油」燃料涉嫌造假?
生物燃油有助於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受到了歐盟的經濟激勵。其原料則大有講究:如果是來自「地溝油」等廢棄物,則是變廢為寶;若是來自棕櫚油、玉米等農作物,則有與人爭糧、毀林耕地之虞。現在,中國企業似乎正用後者冒充前者。
瑞典準備大規模擴建核電站
瑞典氣候與環境部長宣佈,瑞典將大力發展核電以滿足國內電力需求。她表示,斯德哥爾摩政府正全力以赴,為增建核能發電站的道路掃清障礙。
法國電力轉型:綠色能源合作社挑戰化石企業
法國正在尋求小型、自給自足的綠色電力項目來解決其能源困境。倡導者稱,此舉可使電力生產民主化,同時減少對化石燃料和外國能源的依賴。
德語媒體:在非洲 體制對手也可以合作
《新蘇黎世報》的一篇客席評論建議西方國家在援助非洲時,不妨和中國合作,因為即便是體制競爭對手也同樣需要一個長治久安的非洲。瑞士《商報》則猛烈抨擊歐洲禁止燃油汽車的計劃,認為這將導致西方汽車產業也像太陽能產業一樣全面依賴中國。
中國陰影下 歐洲光伏產業復興希望渺茫
俄烏戰爭加劇了歐洲的能源危機。為擺脫這一困境,歐洲正通過擴大太陽能發電來加速能源轉型。然而,歐洲對中國產光伏設備的依賴程度超過了當初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超過四分之三的太陽能發電板來自中國。
能源危機或促使人類提前揮別石油
國際能源署近日發布預測,認為未來五年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長幅度將大幅放緩,並且有望在2030年前越過峰值開始下降。
德國核電站退役 後續成本有多高?
德國關閉了所有核電站,但後續得處理還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拆除核電站的成本有多高?
德國退核,全球核電建設卻方興未艾
德國最後三座核電站最終將於本周六(4月15日)壽終正寢。與此同時,世界上很多國家依然對核能充滿信心,視之為應對氣候變化的無碳能源。
澤倫斯基:俄羅斯是「一個邪惡的國家」
俄羅斯的導彈周五(4月14日)襲擊斯洛維揚斯克的居民住宅樓之後,連斯基說稱它是「一個邪惡的國家」。普丁簽署一項新法,允許通過電子文件發送徵兵通知,讓俄羅斯人更難逃避兵役。
讀歷史看當下: 德國在核電問題上為何如此糾結?
德國曾以核能發電技術引以為傲,但與此同時這項技術也一直備受爭議,以至於最終決定2023年4月15日是退出核能的日子。然而隨著俄烏戰爭造成的能源危機不斷加劇,告別核能的決定是否明智引發廣泛討論。
德語媒體:中國讓歐洲人陷入困境
在歐盟峰會上歐洲人取得的普遍共識是,少了美國或是中國都不行。《柏林報》指出,這令歐洲人陷入進退兩難的處境。《法蘭克福評論報》關注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過度依賴為歐洲能源轉型造成的困境。
德語媒體:已經依賴中國的產業應該怎麼辦?
《商報》关注了德國汽車零件供應商在中國議題上的矛盾立場,注意到這些企業在加大投資中國的同時,也在擴大對替代市場的投入。《北巴伐利亞信使報》則擔心,歐洲太陽能發電高度依賴中國製造,將讓歐洲能源繼續依賴專制國家。
普丁指輸送武器者是幫兇 烏軍稱俄沒有中國武器
普丁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向基輔輸送武器的西方國家也能視為「某種程度上參與衝突」的幫兇。至於近期有關中國可能會提供「致命性支持」的傳言,烏克蘭軍情局表示,目前俄羅斯沒有來自中國的武器援助。
專訪:「發展電動汽車的最大問題不是原材料」
鋰、鈷、稀土等資源都很豐富,那究竟是哪些問題制約著電動車行業的發展?德國生態研究所的專家布赫特(Matthias Buchert)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發展電動車所遇到的最大瓶頸是汽車行業如何快速轉型。
德語媒體:能源轉型中的德國面對中國深陷兩難
《新蘇黎世報》批評美國單邊行動與中國大打科技戰有可能會連累盟友,為盟國的能源轉型製造障礙。《南德意志報》關注到德國在能源轉型中遇到的兩難境地:一方面需要中國生產的綠能設備,但另一方面又可能陷入對中國設備的依賴。
是什麼在阻礙德國能源轉型?
普丁的戰爭是否在推動德國能源轉型?烏克蘭戰爭讓德國更加致力於發展可再生能源。不過,這一進程常常受阻。究竟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德國「煤村保衛戰」 環保人士與警方激烈衝突
因抗議政府批準能源集團RWE擴建煤礦並拆遷周圍村莊,德國環保人士在周六的示威活動與警方發生激烈肢體衝突。「瑞典環保少女」通貝裡批評德國政府和企業破壞環境的行為「讓自己丟臉」。
核聚變——人類正在實現無限能源的夢想嗎?
在未來,人類將如何滿足對能源的需求?真的存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嗎?美國研究人員似乎朝著這個夢想邁進了一步。他們在核聚變(核融合)方面取得了突破,讓產生的能量超過了消耗的能量。
德國總理宣佈三座核電站營運期限延至明年四月
德國總理肖爾茨在10月17日致函政府首長們,明確表示目前尚未關閉的三座核電站都可以繼續運行到2023年4月中旬。聯合政府中的自民黨對此表示支持,但綠黨則認為沒有延長第三座核電站期限的必要性。
核電與德國:一段愛恨交織的歷史
從備受追捧的新技術到令德國人談「核」變色,從俄烏戰爭能源告罄給核能帶來一線生機,到2023年4月15日堅定退核。核能在德國走過了一條跌宕起伏的道路。
福島核事故11年之後 日本有意回歸核能發電
由於能源價格上漲以及能源安全受到威脅,日本政府正在制定重返核能的計劃,內容包括延長現役核反應堆的使用期限以及建造採用新型技術的核電站。
德語媒體:如果中國利用能源轉型作籌碼怎麼辦?
《世界報》發表的評論認為,迄今為止,德國不僅一直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也很依賴中國的太陽能設備,而依賴專制政權從來不是一個好主意。若是北京決定利用可再生能源轉型作為籌碼,那該怎麼辦呢?《柏林報》則對為何中國在台灣周圍的軍演如此危險進行了分析。
韓國重返核電的溫暖懷抱
韓國總統尹錫悅著意大力推進韓國核能工業發展,這與前任文在寅時期推行的「去核電」政策背道而馳。不過這一政策轉變在韓國國內並非只遭遇批評之聲。
歐洲議會為天然氣和核能貼上「綠能」標籤
歐洲議會的最新投票結果將天然氣和核能都列為可持續能源。環保組織和歐洲一些議員批評這種分類是為化石能源和核能「洗綠」。
物價全面走高 德國重新考慮核電?
根據多年前的計劃,德國目前還在營運的三座核電站將在今年年底前關閉。隨著能源價格全面推高通貨膨脹率,德國政界正在思索一切能夠抑制物價的手段。然而,即便在執政黨內部,重啟核電也是極具爭議的爆炸性話題。
上一頁
第1 頁,共7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