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川普
以色列-哈馬斯戰爭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能源轉型
德國正在實行的「能源轉型計劃」(Energiewende),是一項國家能源系統改革戰略,目標是減少德國的能源消耗總量,並最終退出核能使用。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歐洲議會為天然氣和核能貼上「綠能」標籤
歐洲議會的最新投票結果將天然氣和核能都列為可持續能源。環保組織和歐洲一些議員批評這種分類是為化石能源和核能「洗綠」。
物價全面走高 德國重新考慮核電?
根據多年前的計劃,德國目前還在營運的三座核電站將在今年年底前關閉。隨著能源價格全面推高通貨膨脹率,德國政界正在思索一切能夠抑制物價的手段。然而,即便在執政黨內部,重啟核電也是極具爭議的爆炸性話題。
減少對俄能源依賴 歐盟公佈3000億歐元計劃
歐盟周三宣佈「REPowerEU」能源計劃,未來將投資3000億歐元,加速能源轉型以減少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
伊朗離核武不遠?以色列再發警告
訪美前夕,以色列防長甘茨稱,伊朗「距離積累足以製造首顆核彈所需的裂變材料已經只有幾周的時間」。據悉,伊朗核問題將成為以美雙方此次討論的重點。
烏克蘭警告核災難可能 美防長稱不計代價支持烏抗俄
烏克蘭國家核能發電公司警告說,俄羅斯的入侵會造成核災難。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訪莫斯科,呼籲迅速停火並結束烏克蘭戰爭。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承諾傾全力幫助烏克蘭,支持「反擊俄羅斯的帝國侵略」。
德語媒體:歐洲能源轉型,中國是大贏家?
《商報》關注到歐洲能源轉型,指出在能源轉型的關鍵原材料上,歐洲或會更加依賴中國,程度可能更甚於對俄羅斯進口能源的依賴。《柏林報》則注意到俄入侵烏克蘭打亂全球糧食供應,該媒體表示,全球供應緊張,中國政府和其他國家的屯糧將進一步推動糧食價格。
事實核查:核能有利於氣候保護嗎?
核能倡導者慣常的說法是:「反核能就是反氣候保護」。在核能問題上,目前爭議激烈。但數字怎麼說?核能真能提供擺脫氣候危機的出路?
反煤礦擴建:德國「釘子戶」堅決不拆遷
Eckardt Heukamp是德國西部村莊呂策拉特僅存的唯一居民。村莊位於一個巨大露天褐煤礦邊緣。德國能源巨頭RWE計劃擴大露天礦,但Heukamp仍頑強抵抗不願被拆遷。
核能列入歐盟綠色能源 德國批「洗綠」
正如所期,歐盟委員會決定給核能和天然氣貼上「綠色標籤」,引起廣泛批評。堅決反對核能的德國政府稱,核能洗綠是一個「大錯誤」。
達沃斯線上論壇的五大看點
在下周的達沃斯線上論壇上,習近平將如何展示中國的全球野心?福奇將對新冠疫情發表什麼意見?比爾‧蓋茨和克裡又將怎樣討論氣候問題?
舊風機 新創意
風電產業方興未艾,更新換代時拆除的舊風機又能有何去處?一家波蘭企業專門收購德國的舊風機,將它們改造成創意家具。
歐盟提案力推「綠色核能」 德國怎麼辦?
新年伊始,歐委會一項有關所謂能源分類的提案就激起批評聲浪和激烈討論。按照該草案,在特定條件下投資天然氣和核電將被視為投資可持續性的綠色能源。德國三黨聯盟政府將對該提案做出何種反應?
歐盟計劃將核電和天然氣納入綠色能源
核電和天然氣是否有資格成為綠色能源?歐盟內部對此一直存在爭議。然而,在2021年最後幾個小時,歐盟委員會悄悄向成員國分發了該項提案的文本。德國新政府已表示不支持該項動議。
德國再關三座核電站 2022年底全面淘汰核電
淘汰核電的倒計時:2021年的最後一天,許多人忙著和朋友家人相聚迎接新的一年到來。這同時也是德國其中三座核電站運行的最後一天。
台灣公投:核廢料比鄰40年 蘭嶼人的真實告白
台灣「蘭嶼」因盛產蝴蝶蘭而得名,島上居民達悟族稱之為「人之島」(Pongso No Tao)。自1982年起,一桶桶核廢料從台灣本島遷至這座島嶼,成為台灣唯一的核廢貯存場。「人之島」從此變成「核廢貯存之島」,居民抗爭長達40年,卻始終等不到核廢料遷離。德國之聲走訪蘭嶼,聆聽當地人對核能及核廢的心聲。
核電能否充當氣候救星?
核電到底是不是能夠化解氣候危機的清潔能源?核能的風險以及成本究竟有多少?在歐洲,人們為這些問題爭論不休。在中國,全新的釷熔鹽反應堆已經開始測試。
台灣公投:核廢料比鄰40年 蘭嶼人的抗爭與共生
自1982年起,一桶桶核廢料遷至台灣離島蘭嶼,是台灣唯一的專門的核廢料貯存場。德國之聲在台灣公民投票前夕走訪蘭嶼,聆聽當地人對核廢料及核能的真實告白。
歐盟的難題:核電是綠色能源嗎?
在格拉斯哥氣候峰會召開的同時,多個歐洲國家敦促歐盟委員會承認核電為"可持續"能源。這一問題讓歐盟內部產生分歧。
德語媒體:孔子學院與他人嫁衣
德語媒體繼續討論孔子學院在德國高校扮演的角色及其未來的前景。在聯合國氣候峰會召開之際,有德國學者分析能源轉型與中美兩極世界中地緣政治的關係。
英媒再爆中國新武器試驗細節 拜登表示憂心
英媒《金融時報》再披露中國今年夏天進行了兩次高超音速武器試驗。雖然美國軍方至今未證實相關訊息,但當局已多次發出警告,中國毀滅性武器發展可能失控。
自民黨新總裁岸田文雄有哪些內政外交主張?
9月29日下午,日本前外相岸田文雄當選自民黨新總裁。按慣例,他將於10月4日通過首相提名選舉,當選為日本第100任首相。岸田文支持加強美日同盟以抗中,支持台灣加入CPTPP。
英媒:英國欲將中廣核踢出核電項目
英國媒體報導稱,英國政府接近達成協議,計劃將中廣核排除在一個價值200億英鎊的核電站建設項目外。
中國是否剛剛迎來了核能新未來?
專家們認為,有一種更清潔、更安全、更好的方式獲取核能。而中國有可能成為第一個實現這一目標的國家。
北約警告中國核威脅 北京:雙標
北約擔憂,中國無限制發展核武會帶來毀滅性的可能。但北京卻說,國際社會真正應該感到關切的是北約的「核共享政策」。
力抗中國 美加強核武現代化
熟知國防預算的人士指出,為了威懾中國,拜登將改變傳統預算的分配方式,替核武現代化挹注資金。
車諾比核電站洩漏35年後
車諾比核電站洩漏事故35年后,该地区很多地方仍是「鬼城」。不過,每年也有好奇的遊人前來參觀。
若綠黨大選獲勝,將會推行哪些新政?
隨著總理候選人的確定,綠黨的競選活動已正式拉開序幕。綠黨的目標很明確:他們希望進入政府。那麼,綠黨的施政綱領又有哪些內容呢?
美軍司令:中國新核能設施恐產生大量製造核武的鈈
美國戰略司令部負責人理查德20日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中表示,有跡象顯示中國研發新一代的核電設施可產生大量的鈈,而中國可運用這些原料製造核武。
伊朗與世界大國就重啟核協議進行「建設性」會談
伊朗與德國丶中國丶法國丶英國和俄羅斯等周二在維也納舉行「建設性」的會談,討論如何恢復伊朗核協議。作為中間人的歐盟預期,未來將經歷一段「複雜的過程」。
專訪:「核電使氣候危機惡化!」
核電能幫助我們實現氣候目標嗎?《世界核工業現狀報告》的主編邁克爾‧施耐德(Mycle Schneider)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給出否定答案,並解釋其中原因。
福島核災難——德國能源轉型導火索
十年前,日本福島發生嚴重反應堆事故,這直接導致德國走上永遠告別核電之路。出於氣候保護考慮,其它國家卻在核電中見到新機遇。
氫能源有多麼清潔?
電池技術發展緩慢、溫室氣體減排又迫在眉睫。面對這種窘境,工業界將目光投向了氫能源。氫氣在燃燒時,排出的尾氣只有水蒸氣,是一種清潔能源。然而,生產氫氣的過程,卻並不一定清潔。
反核運動(下):一位支持抗議者的縣長
警察從直升機上向人群投擲催淚彈,有人向警察投擲石塊、甚至點燃了警車。八十年代巴伐利亞州的這一幕,被媒體稱為形同「內戰」。而其起因,是要在當地修建一個核廢料處理廠。
德國最晚2038年棄煤 環保主義者: 太晚了
德國聯邦議院通過了針對棄煤的法案。這意味著,德國最晚2038年將不再使用煤炭能源。對於環保主義者而言,這個寬限期太長了。
金正恩再現身 討論提升北韓核能力
近來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的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主持了一次北韓軍事會議,會議就提升該國核能力進行了討論。
德國政府:對待核能態度沒有改變
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第三輪電視政見發表會上,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指責蔡英文執政3年半來,能源政策完全走偏。他說連德國都決定重新思考,退出核能是正確還是錯誤的。不過,在退出核能的問題上德國真的重新做考慮了嗎?
德語媒體:「危險的鄰居」和煤電的未來
《世界報》關注為什麼中國在哈薩克斯坦人的眼中變成了「黃色危險」。《法蘭克福匯報》關注德國能源轉型政策是否可以為仍在大面積使用火力發電的中國借鑑。
揮別核能後 德國也將與煤炭說再見
德國環境部長宣佈,該國加入多國政府組成的"助力淘汰煤炭聯盟"。上周五,德國政府推出了氣候保護一攬子計劃,價值540億歐元。
金正恩祝世界各國人民新年快樂
新年伊始,很多國家的領導人都發表新年賀辭,但是對北韓來說, 這是對世界政治施加影響的一個機會。平壤領導人金正恩講話的矛頭主要針對西方超級大國,而且不無威脅的味道。
能源轉型:波蘭能否與煤炭"說分手"?
2018氣候變化大會將在波蘭召開。東道主波蘭正面對著能源轉型的挑戰。這個與煤炭結緣多年的國家,能否徹底擺脫燃煤,發展新能源?
評論:梅克爾总理,說好的氣候保護呢?
在布魯塞爾,德國在氣候保護的問題上拖後腿。在歐盟的舞台上,德國聯邦政府的不團結表露無遺。德國之聲記者Jens Thurau 認為,這是一種可悲的局面。
俄羅斯「浮動車諾比」出海
俄羅斯修建的海上浮动型双核反應堆已經離開聖彼得堡港,開始了前往西伯利亞漫長而緩慢的旅程。環保人士對此提出強烈批評,稱這個可以移動的海上核反應堆一旦發生事故,會給北極部分地區帶來危害。
「煤改氣」遇困境!核能供暖解決問題?
燃煤污染環境,天然氣供不應求,究竟怎樣才能解決中國供暖困境?中核集團表示能解決問題,前提是:你願意在城市裡建造一個低溫核反應堆。
幫中國發展核能 台裔美國人遭判刑
美國司法部當地時間周四宣佈,因非法在中國發展核能技術,美國地方法院判處生於台灣的美籍華裔核能工程師何思雄(Szuhsiung Ho)兩年徒刑。
核電是選項?民進黨政府否認
台灣出現限電危機,工商團體會見總統蔡英文後轉述,蔡英文表示,電不夠用時,核電也是選項之一。但總統府澄清,不會放棄非核家園目標。
中國:一邊建環境牌坊,一邊做核能大戶?
隨著美國退出全球氣候政策,中國儼然以應對地球變暖的先鋒自居。對北京而言,擴建核能是能源發展戰略中的重點。中國的眾多鄰國們也持相同觀點。
能源企業勝訴 德國政府要賠錢
由於加速退出核能,德國政府現在需要向能源企業提供賠償。Eon、RWE和Vattenfall三家能源企業向位於卡爾斯魯厄的德國聯邦憲法法院狀告德國政府。該法院今天做出裁決。
瑞士人反對過快向核能說不
瑞士周日舉行公投,決定是否盡快退出使用核能。但多數投票者反對最晚於2029年關閉所有核電站。
印度總理莫迪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晤
正在日本東京訪問的印度總理莫迪周五表示,印日兩國的觀點"愈發趨同"。莫迪強調,印度與日本的緊密關係將能夠起到穩定亞洲局勢的作用。非政府組織則擔心,兩國簽署的核能合作協議會加劇亞洲地區的核擴散。
閒話德國:一個道德至上的民族
在德國,圍繞一個話題的討論很快會上升到道德的高度。這種方式的好處是:每個人都可以發言,而且善與惡非常容易分辨。專欄作者張丹紅對此很不以為然。
上一頁
第2 頁,共7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