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函集〔2006年5月第2輯〕
2006年5月10日中國自任主教的繼續討論
rtu54848
可見陳主教的意見是很短視的,在中國人看來,只要信奉上帝就可以.教會只是一種組織型式罷了.當然,和教廷建立外交關係,也不是非要不可,沒有外交關係的幾十年,大家信教還不是好好的..........倒是教廷要放下架子,顯示寬容,而不要跟著那位陳主教去以權力為重,應當以傳教和寬容為重.教宗因〔應〕該直接和大陸接觸,建立外交關係,一勞永逸的(地〕解決問題.
rtu54848
在建交之前,聽從HK的意見,是有害無益的,也沒有指責的意義,愛國教會現在沒有辦法聽從教宗的指導.所謂人不由己.
中國緣何向非洲示好
otto1981 中國的戰略相當好,不僅要在非洲發展,在南美洲也要這樣做。支持!!!
人權理事會
demofree
中國參加人權理事會的意義何在?意義就是中共企圖利用成員國身份更便利地阻止國際社會對中共嚴重侵犯人權的譴責和壓力。
德國之聲網頁打不開
c8425
這個網址http://www2.dw-world.de/chinese/miniquiz/263/0.html打不開。
chen
您好,我是一名來自中國的網友。一直關注你們的網站和你們所提供的訊息, 但很不幸,最近我這裡的IP似乎不能正常的訪問貴網站了,請問有什麼解決的辦法麼? 比方說使用代理伺服器之類的?
陳水扁出訪過境風波
goog129
您們好!5月5日的回信看到了,謝謝。我先前的斷言正確,扁是個重度投機者,我能看出,美國政界更能看出。他受到冷落是正常的,扁不過境美國乃是無奈!
胡錦濤訪美
Vwlde
好像最近兩次的胡訪美,都有所謂的國事訪問的定性問題。大抵是BUSH不認為這是一次國事訪問,而中方一定強調這是一次國事訪問。 無論如何,最後訪問總是成行。大單總是拋出。美國總是在台灣問題上模模糊糊。我們的出口商品總是在哪裡又遭受了反傾銷。所以,看起來有沒有這樣的訪問都不是很重要。至於是什麼規格的訪問就更加不重要。和日本沒有首腦會議好多年了。還是生意照做,民間往來頻繁。所以,在市場經濟裡,政治的影響其實並不像人們以為的那樣高。
對於民生來講,很多東西都是很遙遠的,不可觸及的。這是歷史的進步。 民生和政治的遠離,是判斷是否是市場經濟的標誌之一。現在我們老是在希望別人承認我們的市場經濟地位。拋開政治的因素不談,就來看看我們的經濟運行現實,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我們的經濟體系還不是市場經濟。我們的政府可以隨意決定土地的價格,從農民那裡以極低的價格買來,隨後就在市場上以極高的價格拋出。這中間的差價,可以達幾十倍。(一個新鮮的例子http://news.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news&MsgID=240742) 土地是一個重要的生產要素,我們這樣的土地市場,當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土地市場。這是由一隻有形的手操持把玩著的市場。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們的石油行業給民營企業的進入門檻是100億。航空,電訊,就是現在已經很普通了的手機,生產還需要准入證。汽車更加是一個好例子。浙江的李書福哭天搶地好幾年,終於搞到一張准入證。這樣的市場是不是我們講的真正意義的市場經濟呢? 也許,有人會說,美國的市場經濟也是有政(府)干預的。要不然,為什麼我們要買他們的石油企業,阿聯酋要買他們的碼頭,他們的議會都否決了呢?是的,他們的政治當然也會介入市場。但是,這只是在市場經濟的影響力有可能超越經濟范疇時才出現。與其說,他們是在干預市場,不如說是他們在保護政治或者國家安全不被市場入侵。
當然這樣的論斷是不嚴密的,很多事例都有探討的餘地。但是,我們的市場從來源來講,就是政治的手裡放出來的。放什麼給市場做,都是由政府說了算的。所以,和市場經濟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 說了半天,就是想指出,我們的市場經濟雖然還不能被別人承認,但是,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講,政治和經濟的分離,已經越來越多,越來越明顯。雖然不能肯定將來的發展會不會延續,目前的趨勢還是不錯的。這個是從這些越來越「沒有影響」的訪問中得到的一個感想。
第二個感想就是,現在好像中美兩方對這個禮儀的注重顛倒了一下。過去,我們常常談到中國人的好面子,說是清朝的官員和老外談判,在談判桌上丟了很多的國家利益,只好在結束之後讓老外走偏門出去,不讓走正門。這樣一來,就可以給皇帝匯報,說是在氣勢上羞辱了老外。老外倒是只顧了具體的好處,管它什麼正門偏門。這個例子有點演義的味道。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真真切切的了。70年代我們和美國建交。是美國人千里迢迢跑來跑去。我們的偉大領袖就是在書房裡接見了一下而已。如果是500年後的子孫念起這段歷史,又不太瞭解當時的實力對比,說不定就以為美國總統也是一個番邦國王來朝拜呢。可是實際上,當時的中國不過是一個在經濟上可以忽略的小國,窮兵黷武的〔地〕搞了一個原子彈,惡作劇般的(地)在兩個大國的夾縫中間挑釁到了危險的地步,不得不軟下來求得一個生存的餘地罷了。越是在一個自信到自滿的地位中,才越會藐視禮儀。這個和百萬富翁說,他早上早起,沒有叫醒廚娘,而是自己做了早餐,順便居然也給廚娘準備了一份一樣,可以被引為美談。當然,沒有人會懷疑,百萬富翁已經窮到為廚娘打工的地步。廚娘向人炫耀她主人的平易近人,也不能就證明了,她真的可以和她的主人平起平坐了。
今天,中美外交,居然會在是不是國事訪問上起了爭議,說明我們的國力真的是厲害到美國人不肯遷就的地步了。最後我們居然還是照樣成行,不會為了美國人招待規格降低而抗議不去,也越發證明了中國的實力可以慢慢讓人自信,自信到可以不重視正門偏門的地步了。這樣的轉變,難道不是令人欣然的嗎? 所以,從這一點上講,有人批評中國對待日本的態度沒有大國風范。斤斤計較於歷史和靖國神社等面子工程。反觀美國,也是和日本浴血奮戰的。為什麼就沒有像中國和韓國一樣氣急敗壞呢?這樣的批評不是沒有道理。不過,中國對日本的態度不能從容,也是我們的戰略。所謂的遠交近攻,我們可以和美國人放下身段,但是或許就需要一個日本來體現我們的國家利益。不是政治方面的專家,不敢再隨意發揮了。免得倚〔貽〕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