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真理離不開言論自由"
2009年1月14日文章中首先提到"言論自由"是中國憲法明確規定的公民權利,此後又進一步指出不能隨便判定一種言論"荒謬與否",也不應該由某種權威擔當"真理裁判",應經過歷史實踐的檢驗。這篇文章一問世,立即引起了海外媒體的極大關注。有人認為這標誌中國領導層對於言論自由出現分歧,也有人認為立場保守的北京日報刊登此文意義重大。本台記者石濤採訪了前冰點周刊主編、資深媒體人李大同,請他就這篇文章進行分析。
德國之聲:最近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沈敏特在北京日報的這篇文章"追求真理離不開言論自由"引起很大反響。首先因為北京日報是北京市委的機關報,就您在媒體長期供職的經驗來看,這樣的一片文章登在"黨報"上是一般的學者投書,還是具有某種特殊意義呢?
李大同:我想這大概是登在他們的某一個版上,這個版的主編可能是有這種憲法意識。此前,俞可平先生的"民主是個好東西"也是登在北京日報上,好像是他們的某個理論版。我看不到北京日報的印刷版,但我估計這次文章還是登在這個版上。
德國之聲:那就是說,這些文章只是反映了這個版的風氣,而並不能認為北京日報有了怎樣大的轉變?
李大同:我想是這樣的。
德國之聲:北京日報曾經刊登文章,嚴厲批評力倡"普世價值"的前南方周末副主編長平,這給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您認為這樣的兩種聲音在北京日報上刊登,會不會構成一種平衡?
李大同:我覺得可能是有某種平衡的意思在裡頭。因為這樣一家報紙在言論上不可能隨隨便便。它在一個階段非常左,不僅批評長平,還批評南方都市報、南方周末等,網友們很生氣。它在一段時間裡有一定的平衡,是有可能的。
德國之聲:有人將這篇文章解讀為中國高層在言論自由問題上產生一些分歧,意見不一,所以體現在媒體上的不同聲音。您認為這是不是過度解讀?
李大同:是的。高層的態度不會在一個地方報紙上得到體現,它一定是在自己的報紙上得到體現。
德國之聲:談過了北京日報之後,我們把話題回到這篇文章的本身。就這篇文章內容,也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這是振聾發聵的聲音,因為在中國官方媒體中很少出現直接支持言論自由的聲音,而且還舉了馬寅初,張志新等歷史上的例子。但也有意見認為,這只是老生常談,言論自由是一個基本共識,所以這篇文章並沒有什麼重要性。您怎麼看?
李大同:這篇文章還是有重要性的。因為中國的問題恰好是漠視常識,無視憲法,說一套做一套。因此有人經常提醒,什麼是憲法規定的民眾權利是很重要的。我還不說是官方,實際上中國的網民或者中國的普通民眾對言論自由有很多不恰當或者說不對的慣性。這和執政黨多年來的灌輸和教育直接聯繫在一起的。在中國從小學到中學大學的教育中,根本就沒有什麼是言論自由、公民權利的教育。共產黨的文化就是非黑即白,我是對的你就錯的,我是好的你就是壞的,我是愛國的你就是漢奸,都是這種黑白不相容的兩極思維。這種思維導致中國大部分網民,你看他們的網上討論的時候就沒有一種寬容的、容忍的,尊重對方的態度。我想關於言論自由的所有內涵,不管對方是錯的還是對的,對方都有權利表達這樣的看法。你無論是同意還是不同意,你也要尊重對方發表這種看法的權利。這種新的文化應該在民眾中加以普及。
德國之聲:您剛才提到中國網路空間中存在的"語言暴力"現象,都和中國一貫以來缺乏公民教育有關。那麼您認為象"追求真理離不開言論自由"這樣的文章,包括一些介紹憲政知識的這些所謂"常識性"文章,是不是恰恰是中國現在所需要的呢?
李大同:很缺,這樣的文章不是多,而是太少。而且這位教授也只是點到為止,實際上言論自由的內容還要豐富的多,還應該進一步的加以闡釋。
德國之聲:那您覺得這種"闡釋"的文章今後在重要報刊上發表的機會還有嗎?
李大同:還會有的。
德國之聲:謝謝您接收本台的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