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习近平的防疫僵局

2022年1月5日

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一直在坚持清零战略,但毕竟严防死守的防疫措施代价极大,能否长期奏效也越来越引起质疑。

https://p.dw.com/p/45BHG
China - Coronavirus -  Dutzend Corona-Infektionen im chinesischen Xi'an
图像来源: Shao Rui/AP/Xinhua/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瑞士出版的《新苏黎世报》写道,大面积封城、群体排查、长时间隔离以及关闭边界等一系列措施,成了中国有效控制疫情的法宝,这篇题为《习近平的防疫难题》的评论写道:

"封城的代价极其高昂。新年前后,当年武汉封城的残酷场面又在古城西安重现。当地民众在社交媒体中抱怨,他们被关在家里,得不到足够的食物和药品。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丝毫没有改变其严苛防疫策略的意向。同两年前相比,人们还是同样的担心、无助和恐惧。

事实上,奥密克戎的出现,再次说明中国也急需制定好退出战略。因为无休无止的封城行动代价毕竟太高,而巨大的压力也将使民众难以承受,更何况无论防疫措施多么严苛,新型变种病毒仍有可能广泛传播。一旦出现上述局面,后果将难以想象。因为中国民众中的抗体水平较低,一旦感染人数激增,中国的医疗系统将很快瘫痪。中国每十万人口拥有的急救病床数量为4.47,相比之下,德国十万人口则拥有29.2张急救病床。这也是中国政府采取严防死守防疫措施的重要原因之一。

放弃零感染策略,从政治层面而言,也充满了风险。习近平早已将中国所谓成功的防疫战略同其个人的政绩紧密联系到了一起。利用闭关锁国的机会,他大力宣扬民族主义,并使民众对境外的'疫情乱局'产生了恐惧。"

China I Xi 'ans geschlossene Stadtverwaltung
《新苏黎世报》:严防死守的清零战略并非长久之计。图像来源: Cang Hai/Costfoto/picture alliance

评论写道,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下,中国绝不会承认本土疫苗不如外国疫苗的事实,更不会让民众接种辉瑞等高效的mRNA疫苗。

"这场疫情游戏还远远没有结束。一时光鲜的防疫模范转瞬间又变成差等生的事例已经出现过许多。一旦出现新型的、毒性极高的杀手毒株,也许能证明中国的零容忍策略是正确的。但现在的情况却是,欧美国家大量接种高效疫苗、并有控制地让疫情蔓延的策略似乎正在产生效果。中国也需要找到一条经得起考验的途径,以逐步走出疫情阴影。零感染策略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政府拖延越久,退出零感染策略的风险和代价也越高。"

西安封城已经持续了近两周,因为无法得到足够的食品和药物,很多市民通过社交媒体发出求救呼吁和抗议。《法兰克福汇报》报道称:

"西安的困境再一次凸显了中国社会的矛盾。一旦出现批评呼声,审查机构就会大肆删帖,而这样做又只能加剧人们的不满。一位网友写道:'政府竟然把一半的精力用于删帖,这太不可思议了。'而官方媒体的报道也引起了人们的愤怒,比如一段摆拍色彩很明显的视频中,救援人员在街上排成长队传递粮食物资,而改用车辆运输显然会方便得多。

西安也许不会发生饿死人的事件,但的确有人挨饿。原因之一是遍布中国大中城市的送餐服务,也已在西安停止运营,因为送餐员也不能离开住家。目前还看不出何时结束封锁的迹象。当地政府宣布,只有当新增病例只出现在隔离人群中时,政府才会解除封锁禁令。"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