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特朗普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Xinhua/J. Huanzong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Xinhua/J. Huanzong
中国改革开放:40而不惑?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中国改革开放40年 从邓小平到习近平
40年间中国的跃起,国际有目共睹。但是一年之间,中美贸易战的拉锯战却又让投资者却步。在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习近平将会放出了什么讯息?
德语媒体:中国不再安全
华为孟晚舟案发生后,中国拘捕了两名加拿大公民,这和在华德国企业有什么关系?改革开放四十年,习近平现在似乎有改弦更张的动向,他能否成功?这些都是德语报刊评论版关心的话题。
改革开放40年 香港流行文化的深远影响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 周年。在经济发展的领域上,香港的港商扮演了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功不可没。另一方面,香港的流行文化,对改革巨轮下的中国大陆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专访:邓小平让中共获得了新的合法性
邓小平被视为中国经济崛起的设计师。德国汉学家文浩(Felix Wemheuer)认为,40年前邓小平开启的改革开放,其中的民主化道路已经宣告失败。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决定未来的最终因素
总结中国过去40年经济增长的原因,我们无法回避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虽然中国的市场化没有很彻底,法律制度也不如一些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来得完善。但为何中国能够成为所有发展中国家中对外资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呢?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前行的最终因素何在?
改革开放40年 港商功不可没
四十年的改革道路,香港商人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长平观察:重建西单民主墙
1978年12月5日,魏京生在西单民主墙贴出了他的署名文章《第五个现代化:民主与其它》。时评人长平认为,以西单民主墙为标志的当代中国第一波民主运动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中被抹杀的重要事件。
客座评论:美为中国指出深化改革开放的方向
中美领导人在G20峰会上谈判达成关税“停火”后,引起国际上的积极反响。专栏作者白信认为,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的公共舆论走向和今后的政治选择影响深远。
又红又专:中共公布拟表彰“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名单
本周一(11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共中央“拟表彰”的“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名单。名单中80%为中共党员,民营企业家有17位,包括中国三大BAT巨头的掌门人。港澳人士也有数人入选。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核心技术从何而来?
沈凌
2018年初的时候,中国最著名的通讯设备制造企业——中兴通讯,遭遇来自于美国政府的禁运制裁,一天之内,这家有八万员工的大企业,几乎陷入破产绝境。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马云们靠什么发家?
未来中国经济如果期待用技术创新来作为新型发动机,是否金融市场也要有所变化?
长平观察:我的“改革开放四十年”纪念(上)
中国学者被禁止出境参加“改革开放40年”学术会议,感慨“恍如隔世”。时评人长平回顾在中国主流媒体撰写纪念文章的经历,发现自己从未停止表达对于“中国崛起”的质疑。
习近平的经济观:重国家 轻市场
作为对中美贸易战的回应,中国举办了国际进口博览会以展示该国开放市场的决心。与此同时,也有经济学家指出,中美贸易冲突的实质是两种不同制度的争端。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体制向何方?
一场美中贸易较量,让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色受到检验。经济学者沈凌认为,当前的贸易战并不可怕,但中国经济未来要让人看好,经济转型是否成功至关重要。
中国进博会:政治激发的购买欲
中国已经听不下去出口太多,贸易顺差太大的批评了。现在倾一国之力在上海组织第一届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各项准备工作都相继就绪的情况下,最重要的参与者却宣告缺席。
德语媒体:习身上有多少邓的影子?
今年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四十周年。《南德意志报》评论认为,在今天的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变成了一个空洞的宣传口号。
客座评论:习近平南巡失语 改革开放的终结
习近平近日在中国南部的视察访问,让许多人联想起邓小平当年的"南巡"。在六四之后保守派气势高涨的背景下,邓的南巡被视为为继续"改革开放"定下基调。而北京政治观察人士白信认为,26年后习近平的"南巡"却可能为这一政策的敲响丧钟。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贸易战的压力测试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有句话叫"四十而不惑",就是说,人活到四十岁这样的年纪,很多事情都应该想通了,对生活没有什么困惑了。那么中国在改革道路上前进了四十年,是不是真的想明白了呢?
港珠澳大桥开幕 习近平南巡用意为何?
极具争议的港珠澳大桥通车在即,中国高规格对待这个国家级工程。习近平亲自主礼并巡视广东,当中会否发放新讯号令人关注。
呼吁私营经济退场 吴小平文章引热议
9月11日,中国金融界人士吴小平发表网络文章,断言中国私营经济已初步完成历史使命。这篇文章虽然很快即被删除,但引发的争论却仍在继续。
德语媒体:贸易战硝烟下的访问
默克尔即将展开她第11次访华之旅。德语媒体认为,对于中方而言,柏林此时的支持与团结尤为重要。而对于德国而言,想要在对华伙伴关系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则任重道远。
美国官员警告:中国改革有“开倒车”迹象
美国驻香港及澳门总领事唐伟康(Kurt Tong)本周二表示,中国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这对美国造成负面影响,也让外界担忧,中国这个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倒退。
朝鲜中止核试 有望媲美中国改革开放?
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宣布,朝鲜的核武器开发已经完成,因此将中止核试验和弹道导弹试射。同时他还表示,朝鲜将通过与各国对话,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从而全力发展经济,提高民众生活水平。专家认为,这一姿态与中国当年搞改革开放颇有可比性。
长平观察:他这么敏感他爸爸知道吗?
“爱你没有期限,如果有就把它删掉”,清华法学院男生表白横幅受到追查。时评人长平认为,言论审查不是因为领导人不够开明,而是源自权力专横。
长平观察:习近平在倒车还是飙车?
习近平修宪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吗?时评人长平认为,习近平是典型的中共官员,从未背离邓小平的改革轨道。假如他真的能倒车掉头,那才是中国人的福祉。
德语媒体:中国往何处去?
经济改革何去何从,政府究竟愿不愿意放权,这是德语媒体评论中国经济时最关注的话题。
德国啤酒商:不开啤酒展,倒开摄影展
德国啤酒商化身摄影师,行走现代的北京和传统的拉萨,用镜头拍下他感兴趣的中国,也提醒我们,中国经济繁荣的背后还有什么。
自信的中国害怕一部《穹顶之下》?
北京政府在国际舞台上日益自信,但中国真的可以与世隔绝,自行其是?《穹顶之下》爆红之后疑似遭到封杀,中国媒体活动空间究竟多大?
习的中国彻底告别改革开放
周二的《南德意志报》指出习近平已经放弃了邓小平提出的对内开放、对外内敛的改革开放政策,并作出详细分析。
中共打造新一代“伟大领袖”
中共前领导人邓小平110年冥诞在即,中国国家宣传机器利用这一时机,将现任领导人习近平与其相提并论。
党性和人性
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逝世已经25周年了,但其影响力却不减当年。
“留德华”的转变
很多人都说,德国生活几十年如一日。因为德国的变化从外观上看起来真的不大。但是几十年来,来德国留学的中国人却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德国之声中文网对老中青三代 “留德华”们进行了专访。
习近平将带领中国走向何方?
中共十八大结束后,新一届领导层的一系列动作超出人们之前的想象。
《环球时报》"督促"美国改革开放
1月5日,《环球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应督促美国改革开放》。
朝鲜断然拒绝改革开放
匈牙利-改革开放20年; “变迁之风”
20年前,匈牙利是东欧引领政治变革的先驱: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政府放弃执政权,宣布实行多党制,举行自由选举,并向外国投资者开放市场;20年前的11月9日,柏林墙倒塌。19年前的11月6日,德国著名摇滚团体蝎子乐队(Scorpions)发布了他们著名的歌曲“变迁之风”(Wind of Change)
匈牙利改革开放20年变迁
20年前,匈牙利是东欧引领政治变革的先驱:匈牙利"社会主义人工党"改名为"社会党",宣布实行多党制,举行自由选举,并向外国投资者开放市场。在改革开放届满20周年之际,德国之声记者前往布达佩斯,亲自见证了20年来当地所发生的变化。
Chi0803 Int Li Yinhe
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关于中国妇女解放和平等的话题又重新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尽管中国的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仍无从谈起。旧时的"三从四德"渐渐成为历史,但是新时代又给中国女性带来了新的负担和挑战。类似"包二奶"、"剩女"等现象都是经济发展的消极衍生品。德国之声记者采访了中国知名社会学和性学专家李银河女士。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过去和现在都是一场韧性的争斗”
12月18日,北京召开大会,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柏林日报回顾了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
专访德国前总理施罗德 谈改革开放30年
他有“魅力总理”,“媒体明星”的美名,于1998年至2005年两度连任德国总理,被中国媒体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2008年即将结束,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30周年之际,德国之声中文部有幸邀请到格哈特-施罗德作为VIP-专栏的访谈嘉宾,漫谈中国改革开放30年。
Chi1912 Int. 30J Reform Teil2
30年前,也就是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宣告改革开放正式起步。改革开放的30年,同时也是中国权力阶层内部政治路线和意识形态之争不断的30年。德国之声记者王颖采访了上海大学历史学教授朱学勤先生,请他介绍这30年的"左右之争"。今天刊登采访内容的第二部分。
Chi1812 Int. 30J Reform Teil1
30年前,也就是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宣告改革开放正式起步。30年里中国权力阶层内部政治路线和意识形态之争不断。
前驻华大使史丹泽看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
12月18日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日。西藏骚乱,四川地震,北京奥运,加之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2008年对中国来说可谓多事之年。但无可否认的是,三十年后的中国已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成员,是世界聚焦所在。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德国之声中文部记者专访了前联邦德国驻中国大使,现德国外交部政策司司长史丹泽。
“最坏的和最好的时代”:胡星斗谈中国改革开放30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从此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历经三十年后,中国的变化和经济崛起举世瞩目,改变了世界格局。德国之声记者张丹红就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与问题采访了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
chi2011 int. bettina gransow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东亚研究所的汉学家贝婷娜-格兰索教授30多年前就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30年前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时,格兰索教授正在中国农村交流考察。30年来,她一直从事相关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研究工作。格兰索教授目前负责一个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研究项目。正值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德国之声记者谢菲请格兰索教授回忆了30年前在中国的经历,以及过去这几十年中她眼中的中国的发展变化。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格兰索教授谈中国改革开放30年
美国学者李成谈温家宝接受西方媒体专访及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
9月底在纽约出席第63届联合国大会的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接受了美国媒体的电视专访。温家宝在过去5年中没有接受过电视专访,更是很少接受西方记者的采访。在这一次专访中,温家宝表现地耐心诚恳,开诚布公地回答了记者提的有关中国民主建设进程,达赖喇嘛与西藏,以及中国在美国金融危机中的角色等问题。本台记者谢菲采访了美国布鲁金斯学院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李成教授。
旅美学者王飞凌谈中国改革开放30年
旅美学者王飞凌谈中国改革开放30年
中国改革开放始于百日维新八十周年之际
“穷老弟”向“老大哥”学习改革开放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结束了对中国为期一周的非正式秘密访问。金正日返回平壤后,这次访问才得到中国政府证实。法兰克福汇报认为,从行程可以看出,金正日此行是为了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
前一页面
第2 页,共3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