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卡塞尔文献展与跨越国界的深层政治思考

祝红2007年7月17日

目前,德国的卡塞尔沉浸在最权威的国际当代视觉艺术三大展之一-文献展的热烈气氛中。五个展览场址展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艺术作品,兼容架上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以及视频艺术等。与视觉上的美学享受相比,本届卡塞尔文献展带给观众更多的是跨越国界的深层政治思考。显而易见,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已成为各国艺术家们的表现主题。本台记者走访卡塞尔文献展发回的系列报道中的第一篇是:当代艺术政治化。

https://p.dw.com/p/BJ1C
女艺术家在卡塞尔文献展上展出的行为艺术图像来源: AP

卡塞尔原本是德国一座极不起眼的城市,但建于18世纪的巴洛克风格的花园无疑是该城的一大骄傲。第12届文献展中的四个最重要的展馆和临时搭建的园亭就座落在这座气势不凡的绿色花园里。

与苍天大树,绿草如茵的园林氛围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展馆内一幅幅、一件件引人回味的艺术作品:一个个方形桶组装成的非洲难民船、萨格勒布七十年代铁托乘坐专车驶过街头的瞬间摄影记录、阿根廷八十年代社会学家与艺术家们联手举行的抗议活动、北京长安街变迁的具幅长轴画作以及德国发展援助部长维乔雷克措伊尔访问非洲时泪流满面的肖像画等,这些作品均出自世界各国艺术家之手,它们把观众的思绪拉回到事发时间和地点,启发了观众无穷的想象力。

搜集这些作品耗尽了本届文献展艺术总监及策划人比格尔和诺雅克夫妇近五年的心血。他们走遍世界各地,精心挑选出数百件艺术作品。创作者并不一定是蜚声世界的艺术巨匠,而更多是在当地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基于本届展会的国际性,某些作品的创作年代也打破了当代艺术的时间限制,拥有数百年的历史。

当代艺术流派纷呈,形式多样,原本就令人费解,加之国际性的因素无疑为展会参观者的理解和欣赏增添了新的难度。为了帮助参观者理解艺术作品,本届展会的主办方组织了庞大的讲解员队伍。曾在大学主攻艺术史的讲解员施莱恩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她说:“如果撇开某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它们的确无法被人理解。尤其在国际性的卡塞尔文献展上汇集了这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品,没有专门的讲解是无法想象的。但另一方面,我认为,我们不应忽视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这些形式上的因素不应受创作背景的影响。”

卡塞尔国际文献展首创于1955年,是展示国际现代艺术的一个媒体平台。形式的融入则是第12届卡塞尔文献展的主题之一,旨在借助各类艺术作品开阔人们的国际视野。

明斯特艺术学院的一位德国女教师带着10名大学生来到了展览现场,这位女教师也是一位雕塑家。谈及对当代艺术作品的理解,她坦言说:“我们不一定就很容易理解本国文化,不能简单地把理解视为文化和社会差异问题,更多是个人的认识水平问题。背景知识固然重要,但绝不能低估个人对艺术的认知能力,它具有创造性。”

本届文献展为人们感受和认知艺术提供了良机,展会现场是一片人的海洋。来自汉堡的德国夫妇乌尔苏拉及维尔弗里德-蒂尔就是一对地道的文献展迷。企业家维尔弗里德从15岁起开始定期观看文献展,至今已是第六届,要知道德国文献展每五年才举办一次,可以说维尔弗里德是当之无愧的德国文献展的见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