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五年看香港
2002年6月28日“商人抱怨说,肯花钱买东西的人比以前少了。房地产主因租金减收叫苦不迭。自‘九一一’事件后,坏消息源源不断。当地的公司一个接一个破产,外国公司纷纷撤离,失业率创下了7.4%的最高纪录。这一切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象新加坡这样的亚洲其它大都市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也同样苦不堪言。但是香港面临一个特别的日子: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五周年的日子。许多人都不禁问道:自权力转换以来,究竟什么事办坏了?中国南方的这一小块边陲之地曾是英国皇冠上的宝石,长达156年之久。香港这个由高楼大厦组成的都市不仅仅是一个城市,它为谱写亚洲的成功史做出了一份贡献,那里的摩天大楼代表了650万港人的梦想。”
法兰克福评论报写道,香港的外表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虽然新建的
摩天大楼在拔地而起,然而,香港的气氛已不再是过去那种奋发向上的气氛了:
“香港到处都是悲观的情绪。中国的经济开放本来给香港带来了富裕生活,但是恰恰中国的上升又使港人感受到中国的威胁。人们都说,如果企业今后能直接在中国市场、在上海立足,那它们又何必前往香港呢?香港大学的政治学家罗先生说,过去是中国大陆人来香港淘金,而今天许多港人则移居深圳或其它中国南方城市。在权力转换之前,许多人把北京的共产党统治看作是香港的最大危险。有人告诫说,香港将失去言论自由,北京将实行新闻检查、控制教会、监禁批评政权的人士。这一切都没有发生,甚至批评北京的人都承认,中国政府在很大的程度上遵守了‘一国两制’的公式。
急急忙忙向北京表示归顺、放弃自己权利的是港人自己。香港的报纸巨头纷纷把目光转向中国市场,为了迎合中国,就解聘批评中国的记者。当法轮功成员在北京驻香港代表处门前广场长期设置一个‘警世哨’时,香港政府让人在这个广场设置了一个花坛。这样的例子很多,香港的自由被架空了。”
瑞士新苏黎世报也刊登了有关香港回归五周年的文章。该报的兴趣集中在北京对香港的态度上,文章引用了副总理钱其琛的答南华早报记者问,并加了评论。钱其琛在答记者问时,为香港的不民主选举制度做了辩护,要求香港政府尽快通过一项反补贴法案。就这个问题,新苏黎世报文章指出了最近香港的发展态势:
“最近几天,一件事引起了人权活跃分子的极大不安。这就是上星期美国公民、前中国异议人士吴弘达三个月内入境香港第二次遭到拒绝的事件。通常情况下,香港给美国公民发签证完全是走走形式而已。吴弘达是美国的一个中国信息中心领导人,公开批评中共政权。观察家们猜测,共产党要求香港特区政府把吴弘达定为不受欢迎的人,不让他走近中国。批评家们认为,1997年香港过渡协议中规定,香港按‘一国两制’原则实行自治,但吴弘达事件说明,香港自治又经历了一次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