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企业成替罪羊?
2013年8月14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本土企业是该国国内巨大且有利可图的市场上发生的一系列丑闻的罪魁祸首,而这些企业不是国有就是凭借强硬靠山而得以免责的公司。咨询公司中国市场研究集团董事总经理雷小山(Shaun Rein)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他们去调查知名外企,因为将他们作为标靶更容易。"
最广为人知的调查要数针对英国制药集团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员工进行的贿赂调查,自7月初以来,该公司至少已有20人被捕。据中国媒体报道,法国赛诺菲制药公司(Sanofi)被曝向500多名中国医生行贿,也正在接受调查。与此同时,中国官方就药品价格问题对一批中外制药公司展开了调查,这份名单犹如在列数全球制药巨头。德国医药公司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Ingelheim)、瑞士诺华制药公司(Novartis)、美国制药公司百特(Baxter)均榜上有名。
据中国媒体上周报道,世界最大胰岛素生产商、丹麦制药公司诺和诺德(Novo Nordisk)成为继英国葛兰素史克行贿调查后又一家被中国监管当局造访的外国药企。
外国奶企被重罚
就在本月初全球最大乳企恒天然爆出肉毒杆菌污染事件之后,中国政府上周宣布,因为价格垄断,对包括恒天然在内的六家奶粉供应商罚款1亿多美元。其余5家公司分别是美国美赞臣(Mead Johnson Nutrition)和雅培(Abbott Laboratories);法国达能(Danone)旗下子公司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Dumex Baby Food);荷兰富仕兰(Royal FrieslandCampina)以及香港合生元(Biostime International)。
雷小山分析称,中国消费者经常不太信任国产商品,所以趋之若鹜地购买外国产品,这一系列整治打击行动部分是回应民众对外国食品价格高昂的不满。
"首先,他们将目标对准整个产业," 雷小山说:"制药业和婴儿奶粉制造业的价格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
中国当局一直不愿调查中国国内的企业,他们的名声已被一再出现的丑闻糟蹋殆尽,例如,2008年三聚氰胺污染奶粉造成六名婴儿死亡以及30万儿童患病。中国对外国奶粉的需求量极大,以至于出现了许多私人进口商,他们扫空了包括英国、澳大利亚在内的国家的商店奶粉货架,导致一些零售商不得不采取限购措施。
杀鸡不能儆猴?
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市场改革虽然推进了经济发展,但许多主要中国企业仍为国有,或者政府仍在不少公司中持有多数股份。甚至私企也通常都和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官员关系密切。
银冠资产管理机构(Silvercrest Asset Management)的首席策略分析师霍瓦内茨(Patrick Chovanec)分析说:"调查中国企业的风险就大很多-特别是国有企业,它们可能有雄厚的实力和强硬的后台。" 霍瓦内茨认为,以价格垄断为由而将外企定为标靶,中国政府找错了问题根源,未能强调安全问题才是令消费者担忧的问题。
"中国虽有杀鸡儆猴的说法,但问题是猴子并不是鸡,所以根本无法确定猴子确实被吓到了。" 霍瓦内茨继续说:"如果你的公司是中国公司,你看见这些事件,你也知道为什么追究中国公司比较困难,你其实可以从外企遭遇的打击中获利。"
在指责英国制药集团葛兰素史克的事件中,行贿医生而增加销量是一大指控,而霍瓦内茨表示:"在这一方面中国企业的行为最严重。"
来源:法新社 编译 :安静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