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特朗普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德中关系
德国和中国均为二十国集团成员国,并互为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与此同时,两国在人权法治等议题上存在分歧。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默克尔前顾问谈对华政策:“不能存有任何幻想”
默克尔前外交顾问霍伊斯根在接受德媒采访时表示,德国应继续与中国对话和做生意,但必须清楚代表自己的原则,防止未来世界按照中国规则运行。他也提到中国在外交上勒索其他国家的行为“相当残酷”。
联邦大选:中国最希望拉舍特当选
联邦总理默克尔在16年任期内不断扩大德中政治和经济关系。中国领导层将默克尔视为最重要的欧洲政治盟友。分析家认为,中国会希望默克尔接班人是拉舍特或肖尔茨,以延续默克尔的对华温和路线。
中方谢绝德国军舰访问请求
德国外交部9月15日透露,中方已经回绝了德国海军“巴伐利亚号”访问中国港口的请求。这艘护卫舰8月初启航前往印太海域,预计会在12月中旬穿越南中国海,但是将避免存在争议的水域。
默克尔卸任前与习近平通话 德中纪录有别
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话不久,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打电话给习近平,即将卸任的她和刚刚与拜登聊完的习近平谈了什么?
德语媒体:默克尔执行的对华政策“已经过时了”
随着德国联邦议院大选的临近,德国对华政策也逐渐走进“后默克尔时代”。今年3月被中国政府列入制裁名单的欧洲议会绿党籍议员比蒂克菲尔在接受德国《日报》采访时批评默克尔对华政策“有可能使德国在面对一个日益傲慢的政权时陷入无助的境地 ”。
专访:只要中美不开战,德国就不会“选边站”
德国大选已经进入倒计时,默克尔长达16年的总理生涯也接近尾声。如何评价这位“铁娘子”的对华政策?新政府对北京的态度是否会更强硬?在中美对峙持续的情况下,德国该如何处理和这两个大国之间的“三角关系”?
德语媒体:默克尔失去了一位不会惹恼北京的战略家
德国新任驻华大使贺岩(Jan Hecker)突然辞世的消息在德国政界引发巨大震动。贺岩上任后希望继续加强德国和中国之间的交流与伙伴关系。德语媒体分析认为,他的去世不只让默克尔总理失去了一位亲信,同时还失去了一位不会想着惹恼北京的战略家。
德国驻华大使骤然离世后 外长吁尊重隐私
54岁的德国驻华大使贺岩履新后不到两周就突然离世,至今死因不详,这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不少猜测和议论。德国外长马斯表示,即使是外交官也有隐私权,希望外界不要打扰贺岩的家人。
德国大选后 商界如何与专制中国打交道?
德国坚持了数十年的“以贸易促转变”政策已经被证明对中国基本无效。在这一背景下,德国经济界应该怎样与中国做生意?在德国大选前夕,各主要政党议员与德国工业联合会举行了一场线上研讨会。
德国驻华大使贺岩上任两周骤逝
8月24日才履新的德国驻中国大使贺岩6日逝世,终年54岁,德国外交部证实这项消息,并表示深感悲痛和震惊。德国总理默克尔对贺岩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并对家属表达了深切的同情与慰问。
德国经济界要求划清对华红线
德国工商界最为重要的组织之一BDI日前再次呼吁,欧洲企业在和中国做生意时,必须要认清不可逾越的红线。该组织主席表示,中国必须遵守现行国际规则。
柏林的难题:中国
有利可图的经济关系与体制竞争相冲突。德国里外难做人:其最强大的盟友和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冲突正方兴未艾。
汉堡港需要投资 中国人愿意出钱:为何有人不满意?
德国汉堡港需要基建工程,但无力独自承担费用。中国航运巨头中远集团希望入股,并承担部分费用。来自中远的援手,在汉堡港部分企业和工会中却引发不安。
德语媒体:坐视中国经济繁荣就是助长中共政权
美国副国务卿舍曼到访天津,却再次遭遇了中方的强硬言辞。《商报》认为,这说明北京并不想缓和局势,而是比华盛顿更想推动中美脱钩。《法兰克福汇报》的客席评论更是尖锐指出,中国经济越是繁荣,中共政权就越稳固,就越不符合西方利益。
专访王子陶:我给德国和台湾的关系打7分
担任了三年德国在台协会处长的外交官王子陶(Thomas Prinz)即将转赴尼泊尔任德国大使。在他离开台北前,德国之声专访王子陶,探讨了台海安全局势、郭台铭在BNT疫苗采购案中的角色、台积电是否会在德投资等一系列问题。
默克尔访美 她和拜登谈什么?
7月15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将到访美国,在白宫和拜登总统进行会谈。尽管和特朗普时代相比,德美之间的分歧如今要小得多,但是在两人的会晤议程上,依然有不少棘手话题,其中就包括对华关系。
德语媒体:到底是谁想脱钩?
《商报》认为,真正在推行脱钩政策的其实是北京当局,过去几十年因挂钩中国获益匪浅的德国企业将受到首当其冲的威胁。《梅尔基施-奥德报》则指出,价值观和西方完全不同的中国正在崛起,西方必须尽快拿出严肃应对的整体战略。
德语媒体:德国第二,谁来当第一?
《南德意志报》点评了中国机械制造业超越德国成为出口冠军一事,认为中国崛起为世界第一是迟早的事,大家应早做心理准备。《标准报》则注意到了美军撤离阿富汗后的中国角色。
德中防长视频通话 谈及印太局势、人权议题
联邦德国国防部长卡伦鲍尔与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举行视频会谈。卡伦鲍尔在通话中谈及印太局势、人权议题以及中国境内维吾尔人的处境。
后默克尔时代 德国对华政策将转弯?
德国智库Merics分析目前德国各大党派提出的竞选党纲,认为德国未来的对华政策势必将有所转变。联盟党将中国视为“制度性对手”,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皆表达了对中国人权及香港议题的关注。
德排外政党盯上香港政治难民
通过炒作难民危机、煽动排外情绪发展壮大的右翼民粹政党“德国选项党”近期将矛头指向了来自香港的政治避难者。旅德香港人则指责该党“卑鄙地利用流亡港人来煽动排外情绪”。
德语媒体:中国在奔跑 欧洲在散步
《世界报》担忧地指出,尽管中国面临老龄化危机,但是中国学生中的高材生数量依然远远超越欧美。《明镜周刊》则认为,中国模式正在彻底搅动全球经济,而德国企业似乎还没有适应这一点。
德语媒体:失败的对华政策
德国汉学家古思婷认为,中国与欧洲之间的紧张局势是促使德国和欧盟改变对华政策的契机,应放弃绥靖政策并作出改变。自民党议员Ulrich Lechte则直言,德国的对华政策失败。
中国蝉联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德企太依赖中国?
中国连续五年保持德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德国经济部批评,中国从欧洲的开放市场中获利,德国企业却在中国受到掣肘。基民盟议员吕特根认为,德中贸易是一段双向关系,德国应致力让中国市场保持对德国的依赖性。
德语媒体: 习近平是台海局势的最大变数
《新苏黎世报》认为,尽管从理智的角度,中国不应该立刻攻打台湾,但是被民族主义思潮裹挟的习近平,很可能有着别样的风险认知。《每日镜报》则指出,默克尔退休后,德国将不会再把经贸关系视作对华政策的主体。
德语媒体:双赢互惠的德中关系已经成为历史
周三举行的德中政府磋商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谈及了中国的人权状况,认为伙伴关系中“更应开诚布公地提出批评”,而中国总理李克强则表示“中国内政不容干涉”。
德中政府磋商:承认分歧强调合作
这是默克尔参与的最后一次德中政府磋商,在与中国总理李克强的视频会议中,她仍然坚持了自己的信条:矛盾冲突只有通过对话才能解决。在呼吁两国尽快实现疫苗互认的同时,她也明确提出了对中国人权的担忧。
德语媒体:伙伴关系应包含坦诚批评
4月28日,德中第六次政府级磋商以视频会议方式开始举行。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开幕致辞时,呼吁德中双方加强在抗击疫情方面的合作,同时也对中国的人权现状提出了开诚布公的批评。
阿尔特迈尔:德中经济合作必须消除歧视
周三德中经济磋商开始前夕,德国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接受了德国之声的专访。他表示,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合作,令德中两国都受益匪浅,但必须消除歧视现象,合作才能拥有稳固的基础。
德中法三国领导人先期举行视频峰会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6日下午在北京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这距离美国总统拜登邀请40位世界领导人参加他将于4月22-23日主持的气候变化虚拟峰会召开仅有不到一周的时间。
德语媒体:不让21世纪成为中国的世纪
《法兰克福汇报》认为,抵制北京冬奥并不会让世界更美好。《时代周报》刊登了德国联邦政府欧美关系协调员撰写的客席评论,呼吁欧美联手确保21世纪依然是西方的世纪而非中国的世纪,并警告欧洲切勿切图在美中新冷战中保持中立。
专访:德国需要学习日本的“中国经验”
德国和日本两国的外长、防长即将举行会谈,届时,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会谈的核心议题。相隔万里的德日两国,在对华政策上有着哪些共同利益和共同挑战?德国之声就此专访了柏林科学政治基金会的东亚问题专家希尔珀特。
德语媒体:价值观之争不容中立
德国《商报》认为,中国的经济雄心与军事野心相互交织,因此西方有必要在经济上部分脱钩中国,但没有必要完全孤立中国。《新苏黎世报》则指出,即便永久中立国瑞士,也必须在美中之间的价值观对抗中明确立场。
习近平默克尔通话 补救中欧关系?
在中欧关系因涉及人权问题的相互制裁急转直下后,本周三(4月7日)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与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这一接触传达了怎样的信号?
中德领导人通话 习近平:中欧关系面临各种挑战
中德领导人7日进行电话对谈,习近平在对话中呼吁德国与中国一起为中欧合作努力。德国政府则表示,双方进行了全面性的对话,并将尝试于4月下旬的双边磋商中深化关系。
美日印澳法布局印太 中国海空演训压台湾
印太区域最近很热闹,除了美日印澳法首次共同军演外,德国也宣布将在8月派遣护卫舰。中国则持续加大台湾周边的演训。
中国:是伙伴还是对手?
对于德国而言,中国在经济和贸易领域的意义毋庸置疑。那么,如今中国是伙伴还是对手呢?我们以德国企业依必安派特(EBM Papst)为例,看看对于德企而言,这意味着什么。
中国驻德使馆遭纵火 嫌犯被立案检控
柏林州检察院3月16日傍晚披露,一星期前向中国驻柏林大使馆投掷燃烧瓶的男子是“出于政治动机”而作案。目前,法院已应检方申请对嫌疑人予以刑事侦查羁押。
德语媒体:如何才能有效地对中国施压?
《法兰克福评论报》指出,西方国家仅仅靠威胁,根本不可能迫使中国在香港问题上让步。《青年世界报》则认为,德国海军决定派遣军舰前往南中国海,这并非好主意。
德语媒体: 利益外交可耻?道德外交过时?
《南德意志报》认为,德国政府出于经济利益而无视中国人权问题,这种做法非常可耻。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则在《每日镜报》撰文指出,以道德为导向的对华政策注定要失败,欧洲依然应当坚持以现实利益为导向的“贸易促转变”对华政策。
德语媒体:捍卫人权也是现实政治
中俄两国都是人权记录欠佳的专制国家,但欧盟在商讨对俄罗斯实施新制裁的同时,却在庆祝同中国达成了投资协定的共识。
BioNTech: 与台湾仍在谈判疫苗供货
台湾官方称,原计划向德国BioNTech公司购买500万剂新冠疫苗,合约签定在即、新闻稿都写好,却因可能来自中国的压力而发生变故。BioNTech公司则强调,与台湾的谈判仍在进行,将适时公布进展。
德语媒体:避免站队?价值观问题不容含糊
《奥格斯堡汇报》鲜明地指出,尽管美国绝非什么善茬,但是在涉及基本价值观的体制竞赛中,欧洲绝对不能回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法兰克福汇报》也抨击了德国以及欧盟的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外交政策,呼吁必须正视中国崛起带来的严重后果。
德语媒体: 德国还能保持中立吗?
《世界报》刊文抨击德国执政党基民盟接纳华为的赞助,认为这会重创该党的独立自主。《商报》则力劝德国政府及早放弃在美中争霸中保持中立的幻想,认为欧洲必须要在体制竞赛中按照价值观坚定地选边站。
客座评论:贪小便宜吃大亏 - 欧盟和默克尔的面子工程
欧盟与中国投资协议谈判多次难产后,在轮值主席国德国卸任前,突然进展加速,以至于在2020年结束之前,匆忙地达成了协议。表面上看,欧盟似乎获得了特朗普想得到但却没有实现的目标,但实际上,很多细节并没有保证今后目标的真正实现。
德国离任安理会前 德中大使互怼
在德国结束安理会任期前,即将退休的代表霍伊斯根呼吁中国释放两名被拘留的加拿大人。一番话引起中国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不满回呛。
德语媒体:学习台湾好榜样
《商报》刊评呼吁,德国应该好好学习台湾的防疫成功经验,尤其是台湾在数字化防疫策略中贯彻的开源、透明原则。《图片报》赞扬了德国联邦经济部喊停中资收购德国敏感科技企业IMST的举动。
军工企业被中资收购?德国政府喊停
德国北威州的一家从事卫星与无线通信技术研发的中型企业,不久前成为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收购对象。不过,德国联邦政府现在出手喊停了这桩交易,指出收购将危害德国的国家安全。
德语媒体:欧洲若想当看客,注定只能做棋子
《每日镜报》刊发客席评论指出,出于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欧洲必须在美中争霸中站队,但是也不应盲从。《维也纳报》则担心,拜登就任总统后,美国可能会为了换取中国在气候保护等议题上的合作而在人权等议题上做出太多让步。
德语媒体:亚洲不只有中国
《商报》刊发的客座评论指出,德国必须将外交重心转向亚洲地区,在批判性面对中国的同时拓展与其他亚洲国家的关系。《青年世界报》则注意到,英国也在努力拓展与中国之外其他亚洲国家的关系。
前一页面
第9 页,共27 页
下一页面